新一屆特首李家超在7月6日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會,行政署早前去信立法會,建議議員在答問會上聚焦討論7項「市民關注的範疇」,令人質疑有矮化議員監察政府之嫌。學者鍾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形容做法「好核突」,並估計李家超是為了讓自己較容易準備,擔心有議員發問一些刁難他的問題而令他出醜;而建議提問圍繞習近平講話,是為了製造機會讓他「擦鞋」,去討好中共和習近平。

行政署在7月4日去信立法會,建議議員在答問會上聚焦討論7項「市民關注的範疇」,包括跟進習近平七一訪港講話,土地房屋供應、防疫抗疫工作、對外宣傳香港、創科發展、青年發展以及環境衞生和市容。

自稱「非建制派」的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批評做法是不能接受和不理想,會影響特首形象,令市民會覺得特首是否沒有信心處理好每一條議員問題,亦會影響議員的發言和質詢空間。

7月5日中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見記者時,為李家超護航,宣稱做法並非罕見,而是恆常做法。他說,以往每次行政長官答問會前,立法會秘書處都會詢問政府有甚麼聚焦範疇,而上一屆政府則回覆不會限制議員提問。

梁君彥說,李家超只是希望議員聚焦相關範疇,不是要限制議員發問的範疇。他不認為事件是「矮化立法會」,亦不是「行政霸道」,而是「互相尊重」。梁君彥提到,根據《內務守則》4(b),行政當局有權提出交流的特定事項。

本報記者翻查立法會《內務守則》,4(b)條訂明:「議員在答問會上可向行政長官提出的質詢,一般限於已事先知會議員的特定事項。」

最後,行政署於7月5日再次致函立法會秘書處,強調所列7項範疇絕無限制之意,歡迎議員在答問會上就任何範疇提出質詢。

鍾劍華:擔心出醜、製造機會「擦鞋」

前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形容,建議議員圍繞7個範疇發問的做法「好核突」(好噁心),但估計李家超現在大致上已經跟立法會主席建立了默契,議員們會「識做」(配合),所以行政署就不再強調聚焦討論7個市民關注的範疇,以免那麼「核突」。

鍾劍華分析認為,根據李家超2019年解釋《逃犯條例修訂》的窩囊表現,以及競選特首期間的答問題水平,估計李家超希望立法會議員圍繞有限的範圍來發問,是為了讓他在準備上較容易。「如果議員發問一些刁難他的問題,他擔心會出醜。」

另外,鍾劍華分析,建議提問範疇包括習近平講話,是想製造機會讓李家超「擦鞋」,去討好中共和習近平。

陳志雲:做法莫明奇妙

曾任政務主任(AO)的資深傳媒人陳志雲在其個人YouTube頻道節目中形容,李家超「創先河」白紙黑字向立法會議員建議提問範圍。

陳志雲分享以前的經驗,特首辦相關人員及相關局長辦公室人員都會在「幕後」和各界議員溝通,希望得知議員最有興趣提及的問題,好讓特首能夠準備更加充足;甚至可能有一些和政府特別親近的議員會配合政府需要,提出一些政府希望議員提出的問題,給政府一個場合和機會去闡述作為回應民意的政策。

陳志雲認為李家超今次的做法莫名奇妙,但他估計李家超的用心應該不是「如此霸道」,只為了令他可以準備得充份一點,以免在答問過程中流於空泛。

陳志雲又質疑李家超的助理甚至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為何事前沒有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帶來負面效果。陳志雲笑言,李家超應該考慮一下哪些人更適合當他的軍師。

林兆彬:以為「三權合作」就可以為所欲為

曾擔任立法會議員助理五年半的前區議員林兆彬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憶述,在梁振英和林鄭月娥出任特首期間,政府官員有時會為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提供「問題紙」,希望議員跟著紙上的問題發問,「曾經有建制派議員在會議室遺漏了『貓紙』在座位上,然後被民主派議員揭發」。

林兆彬認為今次事件反映李家超自以為是,以為特首高高在上,不用顧及立法會獨立監察政府的角色。他又說,李家超知道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建制派毋須擔心在選舉中落敗,所以就不用顧及形象,政府不再需要暗地裏為建制派議員提供「貓紙」,而是「白紙黑字」正式去信議員。

另外,林兆彬質疑李家超以為根據習近平提出的「三權合作」理論就可以為所欲為,企圖「命令」議員在7個範疇裏面提問,議員要配合特首去「做騷」(表演)。而對於行政署再致函立法會強調絕無限制發問之意,林兆彬認為是反映出有建制派議員不滿,因為他們不想被矮化。@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