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熱天氣下,普通的車廂也可變成致命焗爐。今年七月初,美國發生一宗男童在車廂內焗死的事件,事發在佛羅里達州,當日的氣溫達攝氏38.3度,男童父親並沒有為意,將兒子遺留在車上,但足足6小時後才發現,男童最終返魂乏術,美國媒體曾推算,當日車廂內的溫度或達逾攝氏70度。

其實天台鐵皮屋或頂樓劏房就如車廂,在烈日暴曬下,溫度比室外還要高,出現極熱效應,但居住在裏面的人沒有選擇之下,隨時不知不覺間中暑。

天台戶:在家也中暑 日沖兩三次涼

記者找到獨居在荃灣路德圍一個約150呎天台屋的林女士,該天台屋月租3,000元,已居住約年多,她指今年較往年炎熱。7月天氣酷熱時,室內體感溫度逾40度,亦曾試過在家也感到中暑的不適感覺,「持續成個月,短時間去四、五次洗手間,食喇叭丸先好少少」。

林女士指需要開冷氣才感到舒服點,但亦坦言「電費好貴」,有時為了節省電費也用盡方法,例如在房間內放置兩部電風扇,每日「沖兩三次涼」、甚至飲涼茶。落街也會比在家涼快,但早前因腳傷行動不便,也只能「被迫」留在家。

室內中暑難察覺 如「溫水煮蛙」

家庭醫生莫昆洋以「溫水煮蛙」來形容這類個案,其實在室內達37度或以上已經屬於過熱,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已經中暑,例如有輕微頭痛,疲倦等,不少人都只是自行服藥便草草了事,亦因為這類個案沒有甚麼徵狀,較難察覺,反而危險很多,死亡率較高。

他亦不時會接到在家中中暑的個案,以長者較多,雖然他們一整日坐在家裏沒勞動,但因為外面溫度太高,長時間待在冷氣不足的房間,亦會出現一些中暑的徵狀,「個人好攰,冇乜汗,皮膚摸落去甚至係凍凍地」。中暑不是會發熱嗎?原來當溫度太高,以致身體及心臟負荷不到時,就會不夠力將血液傳輸到全身,所以心跳會減慢,皮膚亦會變凍。

莫醫生提到有研究顯示,一輛車在太陽下曝曬的話,車廂內的溫度可達70至80度,「煮熟隻雞蛋都可以,同樣道理喺間天台屋,可以去到7,80度唔係好困難」一個普通人是難以承受。正因為不易偵測,不時聽到有人因為在家中中暑暈倒失救的個案。

戶外工友猝死 內臟如被焗熟

港人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環境,除了一眾低下階層外,某些行業要求長時間在戶外勞動,面對酷熱天氣根本避無可避。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出,今年6月至今最少有5宗工人工作期間,疑似中暑或過勞猝死個案,懷疑與炎熱天氣有關。曾有建築工人在地盤工作期間暈倒不治,死亡報告列明死因與中暑有關,主診醫生更形容事主「內臟如被焗熟」。

任職地盤工人的蔡先生說,7月天氣酷熱無風,常常感到翳焗。平日外出會用冰涼噴霧同濕紙巾降溫,亦會避免行經暴曬的地方。蔡指平日在地盤工作,必定會隨身帶著風扇和頭巾,不過當下雨後水份從地面蒸發,會感到更辛苦「有時熱得滯(仲戴住口罩)會抖唔到氣」。他平日在家會開風扇,在晚餐時分或最熱的某幾晚時候會開冷氣,通常到半夜才關掉。

任職地盤工人的蔡先生必定會隨身帶著風扇和頭巾,不過當下雨後水份從地面蒸發,會感到更辛苦。(宋碧龍/大紀元)
任職地盤工人的蔡先生必定會隨身帶著風扇和頭巾,不過當下雨後水份從地面蒸發,會感到更辛苦。(宋碧龍/大紀元)

蕭倩文指,目前工傷呈報機制存在灰色地帶,中暑的工人可能因僱主不同意呈報資料或個人疾病因素,而不被勞工處確認為工傷,故此實際數字可能被低估。批評當局一直以「一刀切」準則評估工傷,可能有很多中暑個案無被呈報,工友家屬最終無法得到賠償。

蕭倩文又表示,在近月酷熱天氣下,看見很多大型地盤有為工人提供舒緩措施,例如設立風機、提供冰涼巾等,但小型地盤或裝修等工作地點,由於當局巡查次數較少,那些工人可能未必緊跟指引,以防工作期間中暑。

蕭倩文表示,在近月酷熱天氣下,看見很多大型地盤有為工人提供舒緩措施,例如設立風機、提供冰涼巾等。(袁康妮/大紀元)
蕭倩文表示,在近月酷熱天氣下,看見很多大型地盤有為工人提供舒緩措施,例如設立風機、提供冰涼巾等。(袁康妮/大紀元)

工友瘋狂灌水 醫生:根本吸收唔到

不少地盤工友說自己喝很多水,甚至每日飲最少四五公升,但原來喝水也有特別技巧。莫醫生指出,原來一下子喝太多水,就如淋花的時候一下子倒大量水到盆栽中,「其實佢根本就吸收唔到,轉頭都係流失返晒」,他建議一眾工友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飲水,最好每半個小時定時喝水,保持身體有足夠水份,「保持住小便係透明,咁就代表夠水」。

他亦建議可以參考部份東南亞國家的做法,在這些陽光充沛的地方,會將上班時間改為清晨6時至早上10時,中段數個小時休息,到下午3時再開工,這樣就可以避開最熱的時間,但不知香港如此繁忙的都市在技術上是否可行。◇

今年6月至今最少有5宗工人工作期間,疑似中暑或過勞猝死個案,懷疑與炎熱天氣有關。示意圖。(freepik)
今年6月至今最少有5宗工人工作期間,疑似中暑或過勞猝死個案,懷疑與炎熱天氣有關。示意圖。(freepi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