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米其中主要來源泰國,與越南近日首次同意合作提高全球大米價格;正當市民擔心要「捱貴米」,原來本港的泰國和越南米的平均零售價,已經比進口價高一倍左右,尤其疫情開始後,比以往的差距更大。
據工業貿易署的食米統計資料,今年4至6月,泰國米的平均進口價是每公斤6.71元,平均零售價則是13.84元,差一倍。越南米方面,今年4至6月的平均進口價是每公斤4.84元,平均零售價則是11.03元,差逾一倍。
以往的數據顯示,泰國米2013年時的平均零售價每公斤12.26元,比平均進口價9.13元高約34%。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平均零售價每公斤13.11元,相比平均進口價8.65元,高約52%。但是到疫情開始後,2020年的進口價平均為每公斤8.22元,零售價則是14元,高約七成。翌年進口價回落到每公斤6.92元,創下起碼近10年最低價,零售價卻只輕微下跌到13.62元,零售價高近一倍。
越南米方面,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平均零售價每公斤9.22元,相比平均進口價4.89高八成。2020年的平均進口價是每公斤4.95元,平均零售價是10.3元,已貴逾倍。當2021年進口價微升近一毫到5.04元時,零售價升4毫到10.71元。
《明報》報道,差距同運輸成本上漲有關,引述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指,賣家去年年底開始不包運費,疫情期間運力受限,運費亦一度倍增。另外身兼註冊食米進口商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工業貿易署的數字,未包括貨物到達香港後的存倉和運輸成本,另因疫情限堂食,食肆減少取貨,食米囤積涉及額外存倉成本。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分析,貨物進口價主要由國際市場決定,零售價受本地情况,例如派消費券和囤貨影響。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零售價同進口價有上述差距不是不合理,亦不一定代表有人牟取暴利,但質疑加價後當運輸物流復常,價格會否回落。
香港今年起到7月31日,泰國米佔進口食米總數59.1%,越南米佔23%,是香港食米的兩大主要來源。@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