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發現,一種血液蛋白在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中起關鍵作用,有助設計創新治療策略,降低發病風險和改善患者病況。
阿爾茲海默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退化性疾病,並且不可逆轉,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全球有逾5,000萬人口受該病影響。此病症的致病機制複雜且有許多未知之處,可用於開發藥物的有效靶點很少。早前有研究發現,患者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無法有效清除有害的澱粉樣蛋白斑(Aβ),導致神經細胞功能失調,引起記憶喪失和認知障礙。
由香港科技大學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兼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葉玉如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血液中的可溶性ST2(sST2)蛋白對於Aβ的清除起關鍵作用。隨著年齡增長,血液和大腦中sST2蛋白含量增加,會擾亂能夠促進小膠質細胞清除Aβ的細胞因子白介素33(IL-33)的功效,降低小膠質細胞清除Aβ的能力,導致Aβ累積。因此降低體內sST2含量,有助防護阿爾茲海默症,以及改善其相關病理。
研究團隊還發現,sST2蛋白水平受遺傳因素影響。其中,帶有rs1921622基因變異的人士即使在年齡增長時,其血液和大腦中的sST2蛋白含量依舊會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因而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亦較低,這種情況在帶有APOE4基因突變的女性中尤為明顯。APOE4是阿爾茲海默症的最強遺傳風險因素,帶有APOE4基因突變的女性,佔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25%至50%,她們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更高,發病後症狀更嚴重。
今次研究揭示,降低sST2蛋白水平或可治療阿爾茲海默症,有助研發創新治療策略。此外,該創新策略只須調控血液中的蛋白,與其它針對大腦的治療策略相比,更簡單安全,為帶有APOE4基因突變的女性等高危人群帶來希望。
這項研究近日刊載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衰老》,並在Alzforum等關注阿爾茲海默症研究的學術交流平台引發熱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