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天就能造出可以行駛的電動車?四組來自本港中學的學生用實際行動告訴你不是夢!一眾中學生來到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參與由鵬程青年工程師學苑與中電首次合辦的暑期計劃,烈日下並不言苦,從車型設計到組裝零件都親力親為,透過緊密的團隊合作,將一輛輛充滿創意的電動車呈現在眾人眼前,並威風凜凜地在賽場內駕駛,一較高下。不少學生分享,透過這項活動,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感受到互相配合帶來的益處,並認識到工程學的特色,也給自己未來的發展訂下目標。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設計的電動車在比賽中。(陳仲明/大紀元)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設計的電動車在比賽中。(陳仲明/大紀元)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的電動車團隊獲得是次比賽的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的電動車團隊獲得是次比賽的冠軍。(陳仲明/大紀元)

「看到自己的車真的可以成功在馬路上行駛的時候,真的非常激動!」榮獲電動車比賽總冠軍,來自聖母無玷聖心書院的何正勤同學興奮不已。何同學身為隊長,對於團隊能代表學校榮獲全場總冠軍感到非常自豪,也感嘆組裝車並不容易:「想到這幾日我們組裝車的過程,我們大家都花了不少心血,每日很早來到,互相協調。在我急躁的時候,隊友會提點我該如何做,互相合作。」這輛在陽光下十分搶眼的螢光黃電動車,凝聚了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同學們團隊的力量,何同學分享,他們隊伍在換車輪、換裝備那部份相對比較快,有賴於隊員之間良好的協調和精準的分工。該校物理科黃老師對學生們的表現亦十分滿意,特別欣賞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若中途遇到一些缺漏,他們都會主動地討論並修正、改善。透過這個活動,學生們提升了與人溝通的能力,且不再只是會用課本的知識,而是能夠結合實質情境再運用出來。

榮獲「最佳設計獎」(Aesthetic Award)的藍色電動車,由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同學共同設計。(陳仲明/大紀元)
榮獲「最佳設計獎」(Aesthetic Award)的藍色電動車,由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同學共同設計。(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試駕學生們設計的電動車。(陳仲明/大紀元)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試駕學生們設計的電動車。(陳仲明/大紀元)

榮獲「最佳設計獎」(Aesthetic Award)的藍色電動車,由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同學共同設計。電動車以寵物小精靈/精靈寶可夢(Pokémon)中的一個角色為藍本,運用幾何圖案進行裝飾,但在設計過程中曾遇到上色錯誤等困難。電動車設計者之一、來自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阿Wing分享,發現上錯顏色後,同學們都沒有怨言,一起合作重新上色,令效果合乎預期;隊友Alex則認為,一個人並不能將事情全部做完,需要大家互相分擔合作;Tony與Fiona均表示,在過程中同學們的應變能力很重要,過程中大家均努力找尋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將軍澳官立中學設計的電動車,以紅色的士為設計概念,學生駕駛由自己設計、組裝的電動車,在賽道上越過障礙前行。(陳仲明/大紀元)
將軍澳官立中學設計的電動車,以紅色的士為設計概念,學生駕駛由自己設計、組裝的電動車,在賽道上越過障礙前行。(陳仲明/大紀元)

來自將軍澳官立中學及皇仁書院的學生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相信透過緊密的團隊合作方得以完成任務,也有學生表示,活動增加了自己對電動車的興趣,更加認識工程這門學科。

活動首日,中學生們獲得電動車相關材料,需要自行設計並組裝。(主辦方提供)
活動首日,中學生們獲得電動車相關材料,需要自行設計並組裝。(主辦方提供)

由電動車機械零件裝嵌,以至車身設計,都由學生們一手包辦。(陳仲明/大紀元)
由電動車機械零件裝嵌,以至車身設計,都由學生們一手包辦。(陳仲明/大紀元)

由電動車機械零件裝嵌,以至車身設計,都由學生們一手包辦。(陳仲明/大紀元)
由電動車機械零件裝嵌,以至車身設計,都由學生們一手包辦。(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在比賽中要為電動車更換輪胎。(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在比賽中要為電動車更換輪胎。(陳仲明/大紀元)

皇仁書院李瑞華校長也親自到場支持學生,她感言,觀察到學生們非常投入,在參與電動車設計中學會如何融入團隊,過程中出現意見不合時,也能為了配合整體而放下自我,與其他同學合作良好,這點令她印象深刻。

皇仁書院設計的電動車,以馬里奧(Mario)為主題。(陳仲明/大紀元)
皇仁書院設計的電動車,以馬里奧(Mario)為主題。(陳仲明/大紀元)

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鍾志平教授(左前)及中華電力高級策略顧問及Smart Charge董事周騰輝先生試駕學生們設計的電動車。(陳仲明/大紀元)
鵬程慈善基金創辦人及主席鍾志平教授(左前)及中華電力高級策略顧問及Smart Charge董事周騰輝先生試駕學生們設計的電動車。(陳仲明/大紀元)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的陳銳斌教授描述同學們在參與過程中的轉變,他觀察到,學生們第一天接到任務時,不少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有的學生平日連錘子都沒有碰過,但到第四天學生們都能成功設計並組裝好電動車,給他們的鼓勵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是他們自己覺得自己做不到,只要他們嘗試以後,會理解到樂趣,或者理解到原來那件事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這也是其中一個我們想達成的目標。」陳教授十分欣喜見到學生們的轉變。

在四日的活動中,學生們也透過中電的專家講座及設施參觀,了解到自己如何在邁向低碳未來中作出貢獻。而在組裝電動車活動中,他們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以及當敞開心扉,將自己最好的辦法拿出來與隊友們共享,面臨不足時想辦法默默補充,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漂亮的任務。

中學生們在四天的暑期活動中,要自行組裝電動車,並於最後一天駕駛電動車進行比賽。(陳仲明/大紀元)
中學生們在四天的暑期活動中,要自行組裝電動車,並於最後一天駕駛電動車進行比賽。(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