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期,民間開始流傳一則語意不明的預言:「代漢者,當塗高也。」令人燒腦!
東漢初立,光武帝劉秀寫信勸降在蜀地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在信中劉秀也用這個預言揶揄公孫述:「都說『代漢者,當塗高』,難道您會是『當塗高』本人嗎?」
信中,劉秀認為「當塗高」是一個未來會取代漢室的人,姓「當塗」、名「高」。
「當塗高」是人名嗎?
《漢武故事》中詳述了此預言的內容。
當漢武帝行幸汾河,與群臣宴飲之際,慨然吟作了《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四十餘歲的武帝,接著說出了這個預言:「我們劉家天命會丟失後再得回,不知道哪位宗室子孫能擔此重任,但是當『六七之厄』來臨時,『當塗高』將取代我們漢室。」
大家都覺得武帝何必在此歡會之際,說出這種亡國的喪氣話呢?但武帝也只是淡然地說:「我大概是醉了吧!不過,自古以來又有哪個家族能永久坐擁天下呢?如果我們劉氏不再是天下之主,也沒有關係啊!」
故事中,顯然漢武帝劉徹於中年時已經聽說了這則預言。
無論如何,此預言一直流傳在兩漢之時,但誰也說不清「當塗高」究竟是怎麼回事!
東漢末年的讖緯大師
光武帝之後大約一百餘年,深諳讖緯學的大儒周舒終於給出了一句解釋。
有人請教周舒:「春秋讖書中說的『代漢者,當塗高』是甚麼意思呢?」
周舒只是簡短地說了一句:「當塗高者,魏也!」
從此,周舒的這句話一直在社會上輾轉流傳。但是「當塗高」是甚麼意思?「魏」又是甚麼意思?「當塗高」為甚麼跟「魏」畫上等號?
這個十分燒腦的預言,還是一樣茫無頭緒。
於是,一些野心份子開始東拉西扯的附會編造。例如,公元197年,妄圖爭霸天下的袁術(字「公路」),說他名字中的「術」,意思是「都邑中的道路」;(字)「公路」也與「路途」意義相近,所以「當塗(途)高」就是指他自己。
袁術以自己的名字與預言相符為藉口,吹噓自己有稱王的天命。不過,後來袁術死於非命,帝王夢成了一場空。
百年謎底揭曉
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這個預言的真正意涵才露出端倪。
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冀州牧曹操征討南方的孫權有功,漢獻帝下詔將冀州十個郡的土地封為曹操的領地,並贈予代表最高榮耀的九錫。領地中的一個郡稱為「魏郡」,曹操因此被封為「魏公」。
然而,根據說文解字,「魏」的古字是「巍」,到了漢朝才去掉了上面的「山」,成為了「魏」。
曹操過世後,曹丕的太史丞許芝將手上的許多資料公開,指出:「魏,同『巍』,指的是道路兩旁巍巍高大的宮闕。」於是,眾人恍然大悟,原來「塗」 也就是 「道路」,通「途」,「當塗高」指的是「道路兩旁巍巍高大的宮闕」,也就是「魏」的本字「巍」。而曹操正好受封於「魏」。這預言正是意指:代漢而起的是「魏」公曹操的後代。
屈指一算,若從東漢光武帝立國起算(公元25年),到曹操封魏公(公元212年)為止,這則預言至少流傳一百八十餘年,謎底才接近揭曉。
有人說,這個謎底是許芝等人為了合理化曹丕稱帝而偽造的。不過,遠在千里之外的西蜀大學者杜瓊,居然也持相同的看法。這就奇怪了,難道杜瓊也為曹丕造假?
西蜀大儒杜瓊悟天機
在西蜀任官的大學者杜瓊是東漢「讖緯大師」楊厚的再傳弟子。(編註:《說文解字》:「讖,驗也。」讖緯:求籤、預言也。)
當時,弟子譙周問杜瓊:「當塗高者,魏也!是甚麼意思?」
杜瓊解釋:「魏(巍),本義是高大的宮闕的意思,高高的立在路途旁。預言中以『當塗高』暗喻路旁巍巍高大的宮闕,也就是現在的『魏』字。」
同時,他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古代講官職都不用『曹』,但是自漢以來,大家都會說『吏曹』、『官曹』、『侍曹』,這大概是天意啊!」言語中驚嘆「曹」氏將「代漢而起」的天意。
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兩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歷時422年,正好應了所謂的「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四百二十年),兩漢於此正式落幕。
天命因果
一則流傳百餘年的古老預言,預示了曹魏建國的必然性。
漢獻帝禪位,曹丕在詔令裏也深明其中因果,他稱自己:「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當也!斯誠先王至德,通於神明,固非人力也!」
他感念:是因為父親對漢室的功德昭著,因此才有此福份繼承漢室的寶位。
王安石讚歎曹操「功名蓋世知是誰,氣力回天到此休。」盛讚曹操力挽狂瀾於亂世,是個成就蓋世功名的英雄,可謂深識曹操功業厥偉。後人屢屢批評曹氏父子篡漢,實則是「悠悠天命因果在,何必紛紛道短長!」◇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