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悄然間陰陽演遞,春花了無蹤跡、夏日收斂暑熱,立秋登場了。杜甫詩句:「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對應的就是悄然而至的立秋節氣。

二十四節氣立秋 秋涼初韻

「立秋」是黃曆中「七月節」,在「大暑」後十五日,每年落在公曆八月七~九日之間。在二十四節氣中,立秋指示了邁向秋天的第一步。杜牧《早秋客舍》描寫「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表現一葉知秋的節景,在立秋之際,萬物都感受到了秋之氣。

《三禮義宗》說:「七月立秋,秋之言湫,湫,縮之意。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故以秋為節名。」

秋之陰氣感應下,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寒蟬生於盛陽,感陰而鳴,成了鮮明的立秋節氣物候表現。天地間陽氣縮、陰意出地,化為肅殺之氣,天降露水,入夜帶來涼意,萬物漸漸感受到時節變化而走向凋零。中唐詩人元稹將立秋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等季候特徵,還有七夕鵲橋會,都譜入了《詠廿四氣詩 立秋七月節》一詩中: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四季輪轉,不經意間炎夏已經走到盡頭,早晚風中帶點涼意,迎來秋天。寒蟬喧聲鬧,白露滴林間,一葉落下驚秋來,秋意上心成了愁。

梧桐葉落,「一葉知秋」。 (Pixabay)
梧桐葉落,「一葉知秋」。 (Pixabay)

立秋民俗

秋來節氣變,怎樣不犯愁?中國民間的迎秋民俗,重點就在防疾防疫,體現出對應陰長陽衰的智慧。常見的民俗有:

一、防疾疫食俗

一些地方的立秋日食俗,說來都和防痢疾、防瘟疫有關連。以下是流傳中比較常見的食俗。

1. 「咬秋」:清代張燾《津門雜記‧歲時風俗》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天津、北京人啃瓜,杭州人吃秋桃,都是預防冬天和來春腹瀉的食療法。在山東萊西地區舊時流行吃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渣」,當地民諺說:「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

2. 吞赤豆飲秋水:在立秋日面迎秋天的方位,即西方,以井水吞服赤小豆七粒或十四粒。民俗傳說這樣做的話,一秋不犯痢疾。也有說立秋日雞鳴時,汲井水,不分老少皆飲用少許,可卻百病。不過這種做法,在現代化的環境中就難行了,因為在城市中要找口井都很難得了。

二、熬楸膏治瘡瘍

立秋日,一早在太陽升起前,採楸樹葉子擣汁,濃煎熬成膏,然後收藏起來,這是退治瘡瘍的俗方。

秋詩篇篇

詩人詠立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也對應了立秋的季候典故,詩情畫意,讓立秋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

立秋戒流火 古老智慧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陳朝 周弘讓
(*《全唐詩》卷四百六十八收作 劉言史 詩)

黃曆七月一到,天際「流火」就讓人警戒秋天來了。秋天的風已經吹起,驚動天地萬物。高高的清淡的雲天已經失去了夏日濃厚的顏色,喬木的葉子沙沙作響,彈動秋天的聲音啊!

詩中典故 七月流火

「飆」就是風,「商飆」就是秋天的風。古人說秋天之氣肅殺與五音中的商聲悽愴悲涼之音相符,故而稱秋為商。後代常見這種用法,如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寫:「時當秋月,商飆徐起。」

「火」是天上一顆紅亮的恆星,中國古代星宿也稱「大火」(在西方星座的天蠍座的心臟)。《詩‧豳風‧七月》詩中講「七月流火」,讓人印象深刻。《七月》是講古代農民作息的名作,古人在七月觀察到「流火」這一星空現象,就有了暑漸退而秋將至、天將寒的心裏準備。

那麼,「流火」是甚麼樣子呢?那是「火」這顆星在天空中移動的縮時軌跡。孔穎達〔詩經疏〕說:「於七月之中,(天空中星宿)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古代中原地區,黃曆七月的黃昏,「火」在西天地平線上約三、四十度的位置[1],到了晚上八點鐘,「火」就下降到地平線了,想像一下期間「火」這顆星的西下的過程,這就是「流火」 。

立秋七夕一情牽

立秋有「一葉知秋」「七月流火」的現象,讓人警惕陰陽變化消長,這是古人觀察入微,睹始知終的哲思。七夕和立秋很接近有時也相合,從古以來,牛郎織女的故事,更讓秋天充滿濃濃的人間情味。

傳說中鵲鳥為牛郎織女搭橋鵲,星娥會玉樓。 (Pixabay)
傳說中鵲鳥為牛郎織女搭橋鵲,星娥會玉樓。 (Pixabay)

從古以來,牛郎織女在銀河兩旁,隔著天河相望。曹丕《燕歌行》吟:「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傳說中的年年,他們只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七夕夜裏銀河轉向西,烏鵲為他們搭起鵲橋(河梁),讓他們渡橋相會。鵲橋連河漢兩端,為相思接上連線。

七夕連立秋為人間想念的季節啟開了思念之門。立秋了!秋興相思意,人間有情牽,故人千萬里,應同此日情。

註釋:[1]《大戴禮記ㆍ夏小正》記載五月「初昏大火中」(夏朝以孟春為正月),就說仲夏五月的黃昏,「火」在中天的位置。故而到了黃曆七月的黃昏,「火」在天空的位置向西移動了六十度。#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