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將要求學生完成「學習大灣區發展」及「前往大灣區考察」後,方可畢業,是八間資助大學中首間有此安排的院校。有前教大講師指出,出外考察本身並無問題,但必須切合和勾緊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校方一刀切的要求十分奇怪。
此項必修科的要求將於2023/24學年起實行,入讀「社會學與社區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榮譽文學士」課程的學生先要修讀,預計到2026/27學年,會擴大此項畢業要求到全體全日制學士的學生,每年將涉及1,300多名學生。
教大指,此舉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區內發展的認識,更掌握區內的最新發展,內容會與學生主修的專業知識相輔相成,涵蓋歷史文化、創科、經濟、藝術創意產業、青年創新創業及教育培訓等。課程要學生出發考察前先上課及導修,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完成考察後,學生需小組匯報及反思。
香港教育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稱,考察是針對學生修讀的課程,幫助其專業發展,選擇大灣區是因為其發展「是整個國家發展策略」,教資會亦希望八大加強學生了解大灣區。教大希望安排能加強學生優勢,就業時有足夠裝備作抉擇。
吳凱宇:令人感到只為配合官方政策
前教大社會科學系講師吳凱宇指,課程包含必修的出外考察或學習活動,本身並無問題,但必須切合和勾緊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不過現時校方一刀切要求所有課程的學生前往大灣區考察,「十分奇怪,令人感到只是為了配合官方政策的大方向。」
吳亦認為,校方提及要裝備「認識國家」和「放眼世界」,並不一定要前往大灣區,而是可以前往中國其他省市或其他國家。他認為校方應因應個別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興趣,決定出外考察地點,才能發揮出外考察的最佳學習效果。
吳凱宇說,以他曾任職的社會科學系為例,以往本科生有前往大陸和歐美國家等地考察和交流,不覺得偏重大陸。但校方近年的確要求學系,在規劃和改革課程時考慮增加大灣區和中國元素,相信校方這次把大灣區考察列入必修課程,是這方面工作的延續。
教資會希望八大有認識大灣區元素
據教育局在1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教資會在2022指2025年的三年期撥款中,資助大學獲建議在規劃工作時,考慮4項策略方針,其中一項即為「應以大膽創新的策略性思維,制定更長遠規劃周期的發展策略,並一併考慮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迎來的機遇」。當時文件指此項策略方針,連同另一策略方針,即「《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法》教育亦應成為大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獲資助大學「積極回應」。
當時文件亦提到,教資會會「探討以更具策略性的方法運用中央撥款,促進大學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例如適當增加撥款,讓大學生放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機遇」。教大預計學生考察大灣區費用全免,但如果到實行時往來中港兩地仍需隔離,則要再決定所需開支。
「視乎個案」處理拒往或不能往大陸學生
被問到如果有學生拒絕去大陸、無回鄉證或被拒入境等問題未能成行,校方的處理方法,教大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及教務長鄭美紅回應視乎個案而定,學生可向校方申請及解釋。
吳凱宇指出,將大灣區考察列入必修課程並計算學分,可能會減少學生選讀其他選修科的機會。對一些無法前往大陸的學生,例如外國學生,也可能造成不公平。只能前往大灣區,亦減少了學生的選擇。
香港大學生到大陸考察現非當局的硬性規定,但高中取代通識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則有此項強制要求。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周二(25日)出席立法會「研究推動國民及國安教育小組委員會」時,明言公社科要求學生要到大陸考察並非自選項目,除非學生「跌跛腳或者重病,否則基本上不能opt out(退出)」。@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