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下學界是重災區,教師和學生都大量流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就稱學生流失與出生率低、家庭移民等有關,但又稱移民未必代表有關家庭不認同本港教育制度。已赴英的資深傳媒人吳志森批評有關說法沒有面對問題,形容是「將頭放入沙堆的鴕鳥」。

根據教育局數字,中小學教師今個學年流失逾4,000人;截至去年9月,一年內本港流失逾2.5萬名中小學生。局長蔡若蓮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學生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生育率低、家庭移民、疫情影響新來港人士,又稱移民未必等於有關家庭不認同本港教育制度,可能是近年移民門欄降低,他們想試一試。

吳志森認為,流失情況未見頂,隨著暑假來臨,打算移民的家長要找學校,走的人會越來越多。對於蔡若蓮的說法,吳志森認為是自欺欺人,「得啖笑」,質疑蔡若蓮作為局長,不面對問題如何能解決問題,形容是「將頭放入沙堆的鴕鳥」。

他指,帶著子女舉家移民離開香港的人是「連根拔起」,告別朋友和熟悉的環境,大人和小朋友都要重新適應,正如他自己已抵英一段時間,但仍在適應,質疑「係咪好奇心試吓咁簡單呢?」,認為「如果佢哋唔係諗過香港嘅教育制度無辦法令小朋友好安心、好舒適、好快樂咁樣接受教育,佢點會捨得離開?」

另外,學生人口下跌引來縮班殺校的憂慮,學界有組織聯署去信教育局建議凍結中學開班數目,按各區人口彈性調節每班派位數目。左派立法會議員、教聯會副主席鄧飛卻認為,凍結班級數目只是短期辦法,建議引入東南亞或大陸學生自費來港讀書,先由私立及直資學校做起,其後擴展至津貼學校。

吳志森批評有關建議是「九唔搭八」,質疑鄧飛沒有面對學生流失和出生率低的問題,認為學生人口減少是因為香港未來不確定,「好多人唔肯生仔,生出來受苦啊?」他又說,大陸的有錢人都安排子女去美國、英國讀書,「香港嘅教育如果向大陸看齊,對大陸人邊有吸引力?喺大陸都洗腦,喺香港又洗腦,點解要嚟香港呢?」

他又重提,香港主權移交後的居港權爭議事件,當時大批滯留香港但無居留證的大陸兒童未能上學,時任香港天主教教區助理主教陳日君呼籲多家天主教學校收留這些兒童,讓他們能接受教育,此舉當時被特區政府警告涉嫌違法。

另外,香港教師流失,當中中不乏資深教師,有不少空缺,一些經驗不足的人都要頂上。吳志森說:「以前可能要做廿年、卅年(教師)先做到校長,差唔多退休嗰幾年,宜家可能十幾年就做到校長」。@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