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明日(2日)開學,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1日)於港台節目《舊日的足跡》中預計,學齡人口的結構性減少趨勢將會持續,未來5年內,分別會有3至4間中學及小學陸續停辦,當中包括因應跨境學童增加而設立的限時學校。她強調當局並不會主動「殺校」,亦不希望學校因為收生不足而出現「搶學生」的情況,影響學校的整體規劃,並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
關於全面推行小班教學政策的計劃,蔡若蓮表示目前已達到約八成半的目標,預計今年會有32間學校加入小班教學,明年將再增9間;屆時仍有約20多間學校未加入,主要是考慮到當區學額問題,若強行推行小班教學,可能會令教學環境更加不穩定。
另外,教育局早前公布中三公經社科教材,當中提到要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用「打羽毛球」等方法壓抑性衝動,並建議學生可填寫「承諾書」去訂立親密界限,引來社會熱議。
蔡若蓮稱,公經社科是經過優化的初中課程,在公布課程大綱的同時,當中部份教學示例僅是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考建議,並非教育政策,而今次這套性教育課程是針對約12至14歲的初中生而設,希望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性觀念,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被問及相關指引是否太落伍時,蔡若蓮反問,難道像部份人主張的那樣,是否要學習外國在學校分發避孕套。她強調,中華文化社會一直以來都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對社會非常重要;如果年輕人不愛護自己的身體,將來會衍生出許多價值觀方面的問題。
蔡又稱,12至14歲學生也有可能觸犯法律,他們必須仔細思考自己能否承擔其行為的後果。她表示理解青春期充滿各種誘惑,所以灌輸這些「正確觀念」非常重要。
節目談及喪子之痛
關於去年開學後首兩個月已有22宗學童自殺或企圖自殺個案,較前年同期增長了一倍。蔡若蓮指出,精神健康問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內分泌、感情、家庭和學業等,並強調應該綜合地看待這些問題,希望家長在新學年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支持孩子。
蔡若蓮亦提到長子潘匡仁7年前墮樓身亡的事件,她形容永遠失去一位深愛的人,那種感覺就像心中出現了一個大洞,即使身處在熱鬧的地方,仍會感到無比孤獨,而走出傷痛的關鍵在於不要逃避。
她會透過閱讀來尋求心靈的慰藉,例如曾經閱讀過一些書籍,講述作者的丈夫因心臟病去世,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在渡海泳時意外離世。她通過了解他人如何面對這些生命的巨大變故,從中汲取了力量,增強了自己的內心。
她亦感恩在兒子離世後,有許多朋友默默支持她,甚至有陌生人寫信鼓勵她。當被問及想對天上的兒子說甚麼時,她表示「你放心吧,母親現在很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