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消逝一周年之際,前《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利世民在接受《珍言真語》節目訪問時,回顧與蘋果的因緣際會,以及在蘋果的日子。他直言,從仰慕黎生到參與蘋果運營,蘋果的開放包容令他懷緬,更視黎智英為精神領袖。

從仰慕黎生到走去打工

講到與《蘋果》的賓主關係,利世民說,04、05年組織智庫(自由主義智庫組織)時,曾去聯絡黎生(黎智英),因同他的自由市場價值觀相近。結果,黎智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你在香港搞自由市場?你無朋友呀!」

他說,當時不是很明白黎生的意思,後來他領略到,其實黎智英的看法是:「香港的財團財閥無人支撐自由市場,根本就無人會真心幫你。」結果,黎生的下一句話卻是,「不如咁樣啦,幫我做嘢啦」。

利世民說,從小仰慕黎生的為人,自然走去投靠黎智英旗下。因當時蘋果已有社論主筆,結果,他做了第二社論《蘋果批》,評論政經社論。

光譜闊具包容性 視野前瞻

初到蘋果,利世民發現,蘋果編採的價值觀同他不一樣,比較左翼。而對於他這種比較傾向自由市場經濟的人來說,反而看到《蘋果日報》有一個包容性,光譜好闊。

「蘋果日報光譜闊到點呢? 比如有做新聞的前線同事,他們同建制派都不是冇偈傾,同官員又不是冇偈傾,他們講的東西,《蘋果日報》又會照樣刊登」,他說,無論是誰,講得通的道理,符合事實的東西,蘋果都會報,都會寫。這個胸襟是不是很廣闊呢?

他說做《蘋果批》評論社論,有一段時間負責論壇版,都會邀請當時的一些新晉寫手,有的甚至偏激些的都會請,甚至會講一些無人講的題目,內容亦非常之廣泛。

之後做蘋果財經,再之後,做整份報紙的互聯網改革,一步步,當2006年左右,智能手機剛剛起步時,蘋果的目標則是將報紙帶入手機。

2007年Iphone剛剛問世,蘋果日報已經將新聞由報紙轉到手機,「動新聞」,和影片拍攝等不同平台了。那時,蘋果已經將眼光放在同受訪嘉賓對話的Live上。

「2007年哪有live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做的很痛苦。」他說,雖然辛苦,但是蘋果首創了「動新聞」。

再返蘋果 視黎智英為「精神領袖」

2010年利世民舉家移民美國,離開了蘋果一段日子。「我離開了。黎生自己都嘗試慢慢退下來,先後請了2個CEO,自己做集團主席。到了2013、14年之後他連集團主席都不做,而是作了非執行主席。」他說,黎智英很多時已經不理前線工作,有心再創業做其它嘢,或者休息下。

於是,大家看到,2014年雨傘運動時,黎生得閒到日日落金鐘,因公司已經交託給請來的行政總裁。而CEO過多幾年又要改革,概念同以前差不多。

「動新聞」之後黎智英想做Live頻道。「2017年他已經有這個想法,思想非常超前,那時他是非執行主席,同當時的管理層講出來,公司再請我返來。」再次返蘋果,利世民已經由仰慕到崇拜,並視黎智英為「精神領袖」,「這個時候我稱其為精神領袖,精神上指導我們。」

企業有一種生命力 不斷更新

《蘋果日報》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創新,他說,「大家習慣了,企業不斷更新的生態。而在蘋果被政府扼殺之前,有一種他自己的生命力。」

曾經身為蘋果人,回顧公司的發展和創新,每一次都有他前期的努力和參與,利世民說,「我的工作都是做新嘢。最後的新嘢,我最參與的多的是轉收費模式,負責執行和聯絡,同不同部門協調。大方向是不能靠廣告收錢。」

他說,雖然公司的大方向是不能靠廣告收入,但有時同事都偷偷地做,「可見公司的包容性,允許我們創新,有想法。」

為了香港 黎生願獨自承擔結果

從2014年雨傘運動到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黎智英一直都走在前面,《蘋果日報》所遭受的打壓,廣告銳減,也是市民都看的到的。但「港區國安法」之後,蘋果人所面對的風險,黎智英非常清楚,「他並不希望任何人,除了他以外,受到牽連。」

利世民說,黎智英不離開香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希望身邊的人受到影響和欺凌,如果你願意前去頂住風險,他也不會阻止你。但是他知道這個風險,他知道一點也不安全。」但是如果頂受不住壓力,他不主張就勉強。可謂「仁至義盡」!

他說,黎智英已經做好準備,為香港這個地方付出,「他經常講,香港給了他所有擁有的東西。如果他為了這個失去一切,他都願意去承受這個結果。但他不願意別人去承受,他到現在都關心因為蘋果而受到牽連的其他同事。」

捱過幾個月的蘋果人 值得敬佩

2020年6月30日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前,利世民已經返回美國。他說,憑直覺判斷,國安法通過的這麼緊急,7.1之後一定要做嘢了。8月初搜蘋果日報,直到2021年6月17日,「警方的每一次行動,目的都是搜集資料。你可以見到香港政府當時已經有一些硬指令,在某個時間要將蘋果收皮。」

他認為,從2020年8月警方搜查蘋果大樓,到2021年6月蘋果消失,「這幾個月時間所受到的壓力,精神上的挑戰,留下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安全環境下 無理由消費前線新聞人的安全

蘋果消失一周年,日前,有前蘋果員工返去蘋果大樓,舉起手中燭光緬懷昔日美好。受訪中,前蘋果員工表示,有三分之二的舊同事已經轉行。《珍言真語》主持人問利世民,「他們去了哪裏呢?」

利世民唏噓表示,自己都很久沒有同過去的好朋友聯絡。「因為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不知道他們現在怎樣。大家沒有聯絡的原因,是白色恐怖還在,至少我感覺還有。大家都想嘗試低調,不想再同以前有聯繫。」

他說,也有朋友問過他,為何不在海外做一個大的平台?要不要起一個大台,似蘋果這樣的大台呢?以媒體角度,最最重要的不是錢,也不是流散四方的人,技術上也容易解決,這些都有辦法。最最解決不到的事是,「他們在香港前線做新聞的人,你無理由在安全的環境下,去消費他們的人身安全!」

歷數過去媒體人所遭遇的政權打壓,如查冊事件,他直言「這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時下法庭採訪被禁止,接下來財經報道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惡意中傷市場都可以講得出!」

資訊會愈少 是非對錯黑白模糊 歷史將被扭曲

利世民說,「我不排除它朝,香港股市也好,匯市也好,只能唱好,不能唱衰,只有跟著他們的主旋律講。大陸那一套慢慢會融入到香港。」

他說,到時更是不敢講分析了。因為,慢慢大家得到的資訊會越來越少;限制了資訊,根本上冇得分析。他認為,屆時香港開始缺乏2件事:第一連基本的信息都無。第二,你都無法判斷一件事的是非對錯黑白。

「不單只是香港政府的問題,財經市場的問題,其它方面的問題,全部,慢慢大家開始是非黑白模糊。歷史又開始給他們扭曲。」他說,看到這2年香港最大的轉變,已經無法判斷。歷史也會被他們扭曲。

從過去時間香港政府對疫情的處理方式,利世民慨嘆,香港人每一日衣食住行的自由少了,消費減少了,連思想的自由都沒有了。如果日後香港的教育、媒體、各種資訊都被箝制的話,香港會衰過新加坡。@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