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因為支持自由民主,支持香港反送中,被中共抹黑成「賣國漢奸」,「亂港頭目」,而真實的黎智英是怎樣的人,中共則全力封殺,近日,微信上一篇「黎智英其人其事」文章試圖從黎智英的成長和做生意等方面,還原部份真相,但該文很快被刪除。)
黎智英其人其事
過去十幾年我寫過至少四篇關於黎智英,蘋果日報的文章,大部份發在一五一十部落,後來隨著關站找不回來了。黎智英是個非常傳奇的人物,無論是讀書還是做人都有令人非常敬佩的一面。下面憑著記憶再大致寫一下,這些內容大部份來自他以專欄形式寫的自傳《我是黎智英》(珠海出版社出過簡體字版)和《志雲飯局》對他的專訪,他非常低調,甚少接受訪問,這幾乎是唯一公開的資料了。
黎智英父親是廣州的大戶,他是偏房所生,他父親在土改初期就跑香港了,帶走了一些家產,和當時許多地主富商的遭遇一樣:他們家的大宅被共產黨徵用,他和媽媽住在以前長工住的偏房,隔壁住著一個女子。當時有個海關工作的人在追這個女孩兒,他對黎智英說,你幫我看著點兒這個女的,每天告訴我都誰來找過她,說了甚麼。黎智英幫了他,後來黎智英動用這層關係搞到了去澳門的通行證(這個人能力有限,搞不到香港的)
那年他大概九歲,已經自力,很早就出去碼頭幫人拎皮箱賺點兒小錢幫補家用,有一次一個香港人除了給他錢之外還給了他一小塊兒朱古力,首先他覺得香港人太好了,沒有呼呼喝喝拿他當苦力,然後,朱古力太好吃了。他想,香港一定是離他最近的天堂了。決定去香港,搞到去澳門的通行證後才告訴媽媽。
他媽媽給了他一塊兒私藏的黃金,縫在貼身衣物裏,讓他去香港找父親。他在排隊過關去澳門時發現官員會搜查每個人,如果帶金條被查出來就不能去了,當時他做了決定,把衣服弄爛,把那塊兒金子掉在地上,踩進泥裏,順利過關,但身無分文了。那是他做的第一個重大人生決定。錢沒了可以再賺,機會沒了就找不回來了。
到澳門後和大部份當時偷渡的人一樣塞在普通漁船的艙底,偷渡到香港,登岸後他立刻去工廠做了童工,吃住都在廠裏,還預支了一塊錢工錢讓他們買點兒簡單的蓆子被子茶缸安家。他用這錢一氣兒吃了三碗餛燉,花完了,覺得很幸福。也沒去找他父親。工作後他父親來找過他幾次,帶他出去吃飯。他一直也沒有主動聯繫他。
做童工時他很機靈,工作也賣力,當時工廠裏一個管帳的以前是個老師,覺得孺子可教,就對他說,你這樣打工出不了頭,在香港,必須識得「雞腸」(英文),於是他開始跟著他學英文,從單詞學起,黎智英在中國沒上過學。很快他長大了,英文也學的不錯,做到了經理,積累了一點錢。之後香港進入股瘋時期,他也跟風和朋友一起湊錢大手買入幾隻股票,運氣不錯,賺了不少。
但他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覺得這麼容易賺到錢不是可靠的方法,於是再不炒股,用這第一桶金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肥佬黎這個外號的來歷也很好玩,他廠裏有個大胸廠妹,大家背地都叫她大波蓮,有一次黎智英說漏嘴當面這麼叫她,大波蓮就脫口而出:肥佬黎。黎智英有一點胖,談不上肥佬。但這個花名就這麼叫開了。
黎智英忙於經營自己的公司,忽視了家庭,後來老婆有外遇,和他離婚,孩子全都跟他,他常帶孩子去吃麥當勞,在排隊點餐時他受到麥當勞經營模式的啟發,轉變經營模式,這裏我記得不太清晰了,是個非常創新的轉變,後來有一個日本人也向他學到了這一點,這個人叫柳井正。就是優衣庫的老闆,當時他的事業還沒黎智英的大,他很早就認識黎智英,從他身上學了不少經驗,如果不是後來眾所周知的原因黎智英賣掉佐丹奴,說不定做大的是誰呢。
黎智英在和美國人做服裝及布料生意時結識了不少知識份子型的猶太商人,向他們學習了很多。佐丹奴的名字的來歷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他在一個朋友家吃了幾塊兒曲奇,曲奇裏加了大麻,開車出來後開始覺得飄忽,他找地方泊車,進了一家薄餅店,薄餅店的餐巾紙上寫著的正是佐丹奴的英文單詞,他就定了這個名字。因為聽起來像意大利品牌。
後來,他因為在佐丹奴T恤上印一些文字而導致大陸生意大受影響,於是賣盤。賣盤之後短暫做過網購蘋果速銷,用他的話說,蝕到撲街,每天早上一覺醒來損失一百萬。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關了店,冷靜了一段時間,期間他開始追求南華早報採訪他的一個女記者,女記者後來躲避他去法國讀書,他追到法國。他說過那種微妙的感覺,就是做完訪問後他有種奇特的感覺,覺得有甚麼事情沒完成,心神不寧,後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喜歡上這個女記者了。
黎智英平頭,氣質非常土匪,到法國接送女友放學,一度被同學們誤以為是黑道人物,後來贏得芳心,女記者嫁給他,這也許是他做報紙的一個契機,在法國時他也學到了狗仔隊文化(帕帕垃圾)並引入香港。辦了《蘋果日報》,這不是他第一次做媒體,賣了佐丹奴後他辦了《壹周刊》,用林振強做市場,做的風生水起。林振強那句: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的辦刊理念至今讓然很有參考價值。
關於《蘋果日報》的毀譽,我寫過很多篇文章,不展開細說了。黎智英做媒體的信條之一是把媒體當生意,因此可以做到六親不認。在接受志雲飯局訪問時他仍然堅持記者在馬來西亞跳起來偷拍Twins的阿嬌換衣服沒問題,「這畢竟不是偷拍。」讀者要看,我們就拍。他說當然有些報道有些過份,比如把一個正常的吻別寫成濕吻。但大部份情況下,和做政治新聞一樣,只是為了揭露藝人虛偽,例如藝人說他很孝順每天都回去陪媽媽吃飯,周刊就會報道他根本沒回過家。
另外我想說的就是黎智英讀書的故事,梁文道出過一本書《訪問十個讀書人》,以黎智英的訪談最精彩,一個新左派訪問一個傳統右派。從中也得知黎智英獨特的吸收知識之道。
他說他從不讀小說,不看電影(因為大部份電影都太慘了,唯一一次陪老婆去看《大紅燈籠高高掛》,看到一半逃出來,他說太慘了,看不下去)他喜歡讀難懂的書讀許多遍,像哈耶克的幾本書,精裝的讀到爛,他說第一遍時完全不懂他在講甚麼,後來讀進去了就覺得非常好,他有一個知識份子圈子,互相推薦書讀。黎智英的知識背景就是哈耶克,卡爾波普爾等自由主義者。
關於黎智英和美國的關係傳的神乎其神,不過就是和美國的XX發展基金會的一些接觸,這個也不是甚麼大新聞。黎智英早年被綁架過(就是張子強的時代),後來屢次被CCP派人威脅,但他表示我要是害怕了就一生生活在恐懼中。
黎智英天生有非常強的說理能力。他媽媽曾經評價他說他最厲害的就是能說服人,你不知道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但你就非常相信他。這一點看他的自傳就能感到。他很少透露自己的事,志雲飯局上的訪談算是透露最多的一次了(當然難辨真假)。
至今我仍記得陳志雲問:現在你還有沒有捐錢支持香港的一些運動,他說:這個問題我可不可以不回答。陳:當然可以,不回答也是一個答案。
黎智英寫的自傳《我是黎智英》幾乎沒有涉及任何政治,是他在自己媒體上的專欄合集,談的全是生意經,我看完覺得非常神奇,對開廠的人,做生意的人肯定很有啟發。
例如他寫到有一次去美國收購一家公司,以一個非常低的價格買到一個財報上看很不錯的公司,他很開心,出了會議室路過中央公園時給了一個流浪漢一百美元。沒走多遠,那個流浪漢追上他,把錢還給他,表示不敢要。他當時心裏咯登一下,覺得這麼便宜的事兒連流浪漢都覺得不對勁兒,於是回去放棄收購。
後來那間表面財報非常好看的公司被揭露財報作假,他避過一劫。《我是黎智英》曾經在國內公開合法出版過。我看的就是國內版本,珠海出版社出的,簡體字,橫排。後來當然封殺了。他做生意的經驗,敢於冒險的精神,創新精神,以及賠錢時的鎮定,非常值得借鑑。
最近《蘋果日報》開始收費,他寫過一篇關於報紙收費訂閱的文章,是我看過最深入的關於這個主題的專欄。
以前寫過的關於蘋果日報和黎智英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搜搜看:
《亂彈香港的黃色小報》
《市民報紙的原罪》
《媒體的作用—再談蘋果日報》
《爽報對青少年道德觀有負面影響嗎?》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