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出負荷,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在使用公立醫院急症室、公立普通科門診的基層市民中,有一半不滿意其服務,主要不滿原因是「候診時間長」以及「很難才預約得到診症」。協會建議政府應考慮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善用私營醫療的資源,並設立專責機構管理基層醫療系統。

調查在4月到5月,以電話訪問及網上問卷進行,訪問協會18歲或以上的會員或與協會有聯繫的其他組織的成員,得到241份主要為基層巿民的回應。調查訪問他們「第一時間求醫的醫療機構」的種類,及對其滿意程度和原因。結果顯示最多受訪者第一時間會到公立普通科門診求醫,有四成三;其次按序分別是公立專科門診、私家醫生診所,分別有約兩成受訪者使用。再次為公立醫院急症室(7.1%)、中醫(4.1%)或其他(2.5%)。

他們大部分滿意自己第一時間求醫的醫療機構。不過在公立醫院急症室的使用者中,有58.9%的人不滿意;公立普通科門診的使用者的滿意和不滿意者為一半一半。在中醫、公立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及醫院急症室的不滿意的情況中,主要不滿原因是「候診時間長」及「很難才預約得到診症」,兩項共佔不滿該醫療機構的原因超過四成。有三成六使用私家醫生診所的人不滿,最多人不滿的單一原因是「費用過於昂貴」,佔約三成。 

基層求醫無門 建議考慮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

協會表示據調查結果,基層市民很難預約到醫療服務,指現時普通科門診名額不足、私家醫生收費未能負擔,加上三成受訪者以專科或急症室作醫療的第一接觸點,但其覆診期長及急症等候時間長,使他們未能在有需要時得到服務,「令基層求醫無門」。

調查結果亦顯示,受訪者稱晚上、假期、或在家中透過電話,均未能得到基層醫療服務。協會認為反映長工時、手停口停的日薪時薪者或行動不便人士等弱勢社群,在以上情況下求醫無門。不過協會指出,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中醫或公立普通科門診在星期六及日都開放,代表大眾對有關服務認知不足,或其有需要再延長服務時間。另一方面,市面上部份私家醫生診所在星期六或日都有開放,不過相關醫療費用是一大問題,對基層市民來說未必能負擔,致難以求醫。 

協會建議政府應加強管理基層醫療服務,促請政府設立專責機構管理基層醫療系統,亦要加強公私營醫療協作,政府應考慮增加資助市民使用私家診所,善用私營醫療的資源,並可從改善醫療劵著手,設立健康管理者制度,就長者如何使用醫療券提供建議及轉介。@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