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家長在家工作,學童留家進行網課,香港家庭面貌不免出現變化;計劃組織家庭及結婚,在不同因素下被都被推遲打亂。一項調查發現,有近七成受訪者希望能育有子女,近九成受訪家長認同有孩子的家庭會更幸福美滿。

美贊臣香港於早前進行「香港生育幸福感調查」,訪問了超過1,000名本港有結婚打算或已婚人士,以深入了解疫情下,本港情侶及夫婦對於「生育意願」及「照顧子女」上的看法及期望。

調查發現,正考慮生育的受訪者中,86%認為養育小朋友,會有很多經濟考慮,69%認為養育小朋友會帶來壓力。但就算有實際考慮,66%仍期望會育有子女,其中最多人希望育有1至2名子女。

調查又發現,對比起未生育的情侶,已為人父母者,普遍對生育的想法較為正面。未有子女的受訪者當中,有43%擔心生育會影響工作或事業發展,約27%已生育的受訪者亦有同樣擔憂。調查機構認為,結果反映為人父母者,未必因生活上的各種考慮,對生育下一代感到擔憂。相反,有多達89%家長深信一個有孩子的家庭會更加幸福美滿,對比53%未有子女的受訪者有顯著分別。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棨諾指,礙於一些現實的考慮或想像中的困難,不少情侶就算在組織家庭時都渴望生兒育女也會因而添加阻力。他建議情侶討論生育問題時能以多角度思考,例如向身邊的家長朋友了解育兒帶來的難處及快樂,避免過多的擔憂而影響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註冊社工鍾斯曉亦鼓勵考慮生育者對「想像困難」設下界線,情侶間應保持開放坦誠的溝通,以應付不同難題。

調查亦發現,有意欲生育的受訪者平均會在懷孕前8.6個月開始進行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預備。但當中42%男性受訪者指,未有預設準備懷孕所需的時間,反映男女之間,在備孕的概念有落差,有機會會成為情侶間的摩擦。鍾斯曉建議情侶在婚前應討論彼此的想法,對婚後生活期望達成共識。由於想法可能轉變,因此良好的溝通才能減少摩擦。

家長照顧子女分工
容易造成衝突

疫情下,家長在照顧子女的分工安排上,容易造成衝突。調查顯示,每三名家長中就有兩名(67%)表示曾因照顧子女分工問題與伴侶爭執,近半數更認為這些爭執對關係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衝突背後可能源自父母於照顧子女分工上存在落差。調查結果反映,76%媽媽認為自己在照顧子女上付出較多,有58%爸爸亦承認媽媽付出較多,83%家長認為如伴侶能給予自己鼓勵,他們會更願意在分工安排上付出。

麥棨諾提醒,家長應互相配合,給予伴侶支持及鼓勵,以減輕大家的壓力。加上華人社會普遍較含蓄,若能多說出鼓勵,會更能讓夫妻及家庭關係昇華。◇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