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7月,香港最少有30萬人移民外地。僅今年首3個月,移民人數就達14萬人。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今年3月下旬的民意調查,百分之廿四的被訪者表示有計劃離港;其中自認民主派者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五,自認為非民主派者比例為百分之十七。

一般估計,未來兩年是移民的高峰。移民者需要一段時間去作出決定和做準備工作;香港的政治形勢在可見的將來只會繼續收緊,經濟情況不會有顯著的改善。上述的民調亦反映這樣的趨勢。像不少市民一樣,作者近年有不少朋友離港,因而經常有機會和他們討論移民生活。

香港人一般務實,適應力強。移民者部份為退休人士,他們不須擔心找工作的問題。年青一代和有子女的中青年家長自然要面對就業的挑戰;不過他們多數教育水平較高,而且抱著「馬死落地行」的心態,因此在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就業的困難不算大。

西方國家職業的階級分層並不明顯,除稅後的收入差距不會太大,故此維持生活的挑戰不難應付,而且社會福利不錯。要發展事業自然要融入當地社會,掌握當地的脈博和人事關係;能克服這些困難殊不容易。不過有志氣、有毅力的香港人不會輕易被難倒。

本港建制陣營的媒體近年努力誇大移民的挑戰,以掩飾香港惡劣的環境,製造大量移民失敗的故事。只要實地考察調查,就會發覺它們謊話連篇。移民當然要面對嚴峻的挑戰,失敗的例子不是沒有,但肯定是少數。近年移民的香港人,一般都是清楚認識到「一國兩制」的破產,因而瞭解到沒有退路,只能破釜沉舟,勇敢面對挑戰。

這一浪潮的新移民組織力強,他們其中一部份曾積極參與民主運動,個別人士頗有知名度。他們在當地國家和城市層面逐漸組織起來。這些組織頗為務實,一般主要為同屬新移民者提供服務,沒有積極大規模籌款和建立固定的架構,包括招聘職員。

沒有職員和辦事處,就沒有經費的重大需求。三數核心志願工作者和十數熱心的義工以網絡形式運作。通常的活動分為兩類:一是抗議、示威、聲援等行動,號召有相同價值觀者參與表態;二是聯誼性質的活動如聚餐、電影觀賞等,讓新移民多認識附近的香港人,稍減寂寞,亦可相互扶持。

這些活動對參與者來說是熱心人士為他們提供服務,後者出錢出力,參與者基本上沒有任何承擔,因而樂意參加。這樣香港移居外地者很多時參與了地區網絡。在英國,由於香港新移民眾多,這類網絡組織尤其普遍。其它西方國家,像澳洲、加拿大等,在大城市這類網絡組織也相當普及。

在另一個層次,由前學運領袖如羅冠聰、周永康等在英美等國成立了政治性的遊說團體; 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和一些活躍份子在澳洲也建立起類似的組織。它們的主要活動是遊說西方國家政府制裁特區政府違反人權、法治等行為,以及為港人移民外地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

在目前西方國家重新認識中共政權本質的國際環境下,上述組織吸引到國際媒體的關注,也贏得西方國家政府的重視。以相當微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取得可觀的成績,確是難能可貴。當然,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變化迅速,要經常維持滿意的收穫是嚴峻的挑戰。

總體而言,港人移民目前仍屬高峰期。一般香港移民適應力強,能夠應付生活上的種種挑戰。在熱心人士的努力下,移民集中的地方已經普遍建立起網絡團體為香港的新一波移民服務。政治遊說組織亦取得不錯成績。外地生活的港人為香港社會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制衡力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