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姓
【歷史來源】
1.以地為氏:
據《後漢書.郡國志》所載,洛陽有褚氏聚。《姓氏尋源》云 : 古有褚地,居者以為氏。
2.以官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云 : 本自殷 (商) 後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於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褚師」為掌管市場的官員,又叫「市令」。春秋時期,宋國、衛國、鄭國都設置褚師之官。世代為褚師者,以官為氏,省為褚氏。
【郡望】
1.河南郡:漢高祖改秦朝三川郡為河南郡,轄境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伊水下游一帶,治所在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
2.潁川郡:晉置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
【堂號】
河南、瀛洲:唐朝褚亮博學多才,與杜知晦等世稱十八學士,時人又稱之登瀛洲,後世家人為紀念這位出自河南的家族名人,遂以河南、瀛洲為堂號。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潁川。 ②自立堂號:海鶴等。
【歷史名人】 褚遂良
褚遂良(西曆五九六~六五八年),字登善,唐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勁之體。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太宗時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郎,累官至中書令。高宗即位,遷尚書左僕射,封河南郡公,帝將廢后立武則天,遂良力諫不納,乞歸田里。累貶愛州刺史,憂憤而卒。顯慶三年(西曆六五八年)死於任所。
唐太宗時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嘆息:「虞世南沒後,無人可與論書者矣!」魏徵就推薦褚遂良,並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
其書法繼承王羲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通,見重於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家」。
《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裏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
他不僅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而且還有一雙精妙神奇的書法鑑賞慧眼。有一次,唐太宗徵得一卷古人墨寶,便請褚遂良看看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褚遂良看了一會兒,便說:「這是王羲之的贗品。」唐太宗聽了頗為驚訝,連忙問褚遂良到底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這卷書法拿起來,透過陽光看。褚遂良則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說:「這個小字的點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筆走龍蛇,超妙入神,不應該有這樣的敗筆。」唐太宗聽了,打從心眼裏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後,每逢唐太宗徵集到王羲之的墨跡,真假難辨之時,總要請褚遂良幫他鑑定。後來,還命褚遂良將這些珍貴的書法編定目錄,珍藏於宮廷內府。
褚遂良傳世的書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聖教序》、《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相傳有《倪寬贊》。
衛 姓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
來源於周文王第九子康叔之後,以周國封地國名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併。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據《辭源》記載:衛,古國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郡,為附庸。至二世元年廢;衛,姓。周文王子康叔封於衛,子孫以國為氏。漢有丞相衛綰,見《無和姓篡》。
2.出自中國古代小數民族鮮卑族有衛姓:
據《後燕錄》載:昌黎(今河南省昌黎縣)鮮卑為衛姓。歷史上昌黎衛氏為鮮卑族的一支,入中後相傳為衛氏。
【郡望】
1.河東郡:秦、漢時初置,轄境相當於今山西省西南部,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2.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
【堂號】
河東堂: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歷史名人】 衛青
衛青(?~西曆前一零五年),漢族。字仲卿,西漢(西曆前二零六~西曆八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主要將領。
西曆前一二七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決定避實擊虛,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西曆前一二四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十幾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到達,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享樂。忽然聽到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里沒有追上,卻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
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八千七百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
後來,漢武帝對霍去病恩寵日盛,霍去病的聲望超過了他的舅舅衛青,過去奔走在大將軍門下的許多故舊,都轉到了霍去病門下。衛青門前頓顯冷落,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願地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
衛青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三百戶。雖然戰功顯赫,權傾朝野,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對士卒體恤較多,能與將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西曆前一零六年,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去世,漢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東邊特地為衛青修建了一座像廬山(匈奴境內的一座山)的墳墓,以象徵衛青一生的赫赫戰功。◇
~載自【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