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走路的雙腳,一旦出現異狀,不像雙手或臉部容易被發現,但是許多疾病的徵兆,卻是最先出現在雙腳上。當雙腳的皮膚、趾甲,甚至是感覺改變,很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在此提出8個雙腳的症狀,如果出現其中1個,代表身體已經出問題,務必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治療。

1.雙腳傷口無法癒合

雙腳傷口無法癒合是很嚴重的問題,在正常的情況下,雙腳的一個小傷口在3~5天就會癒合,當傷口1~2星期都沒有癒合,甚至還有分泌物滲出的現象,就要多注意。

雙腳屬於人體周邊的部位,出現傷口無法癒合,通常與代謝有關,也可能是胰臟出問題,比如胰島素阻抗、血糖過高、糖尿病等,都可能造成雙腳的傷口無法癒合。

2.雙腳冰冷

雙腳冰冷與循環有關係,人體血液循環不好時,肢體末端的溫度就無法控管好,雙腳會一直覺得冰冷,女性特別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此外,身體的代謝不好,特別是肝臟代謝功能不好的人,也容易有手腳冰冷的現象。

3.腳趾突然變大

造成腳趾突然變大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感染細菌,比如出現甲溝炎,腳趾會紅腫,伴隨熱、痛等症狀,還有痛風也會造成腳趾關節腫大。腳趾甲也可能因為感染霉菌而變粗、變厚,形成灰指甲,腳趾看起來也會比較大。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腳部皮膚經常摩擦,造成腳皮增厚、長繭,進而長出雞眼,或是感染病毒,長出和雞眼相似的病毒疣。

不過,無論是感染病菌或長期摩擦造成腳趾變大,都是發生在單個腳趾,或是個別幾個腳趾;一旦5個腳趾或雙腳腳趾一起變粗、變大,呈現棒槌的形狀,有可能是肺部病變,甚至是癌變。

肺部功能不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傳導到四肢的時候,會造成腳趾或手指有變大、變粗的現象,稱之為「杵狀指」。

4.雙腳經常抽筋

雙腳經常在半夜出現抽筋的現象,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有時睡覺的室內溫度比較冷,或是吹冷氣或電風扇,當雙腳從被子裏伸出來時,就可能會抽筋。

肌肉收縮、痙攣時,會造成腳抽筋,而體內深處血管有血管炎,或是血管痙攣,也可能造成抽筋,這種情況會非常疼痛。

雙腳抽筋也與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有關,鉀離子、鈣離子不平衡的人,腳抽筋的機率比較大,還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患者,雙腳抽筋的現象也會比較頻繁。

要緩解雙腳抽筋,首先要找到抽筋的原因,建議去醫院抽血,檢查是否為電解質不平衡或缺乏,後續可以藉由吃藥或攝取特定食物來補充電解質。

如果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雙腳容易冰冷所造成的抽筋,就要做好保暖,改善抽筋的情況。

5.雙腳麻木

雙腳麻木是神經傳導受影響的現象,坐馬桶或翹著腳坐太久,甚至是相同姿勢維持太久,都可能會造成循環不好,影響到神經傳導。

脊椎狀況不好的人,做某些動作壓到了神經,就會有雙腳麻木的感覺,還有椎間盤突出也可能壓迫神經,造成雙腳麻木。

6.腳跟痛

引起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要做一些檢查才能確診。建議到骨科就醫,看是否有長骨刺;到復健科就醫,看是否有足底筋膜炎;到皮膚科就醫,看是否有腳皮變厚導致的皸裂,或是腳跟長期摩擦產生厚繭造成的問題。

7.腳癢和脫皮

一提到雙腳發癢和脫皮,許多人首先會想到是香港腳,也就是足癬。其實香港腳可分為3個類型,脫皮這個明顯的特徵,屬於角化型香港腳,甚至有增厚的現象,經常發生在腳後跟,或是腳前掌區,但不太會發癢。

香港腳的另外2種類型,分別是糜爛型和水泡型,這2類患者通常在腳的趾間出現糜爛,甚至形成水泡。此時腳的癢感會比較明顯,經常會搓到皮膚破。

還有一個腳癢的原因是汗皰疹。有一些人以為腳癢就是感染香港腳,其實有可能是汗皰疹,這是慢性濕疹急性發作的現象,腳會出現水泡,但是水泡的位置在腳後方1/3~2/3的部位,腳的兩側也可能出現,有時伴隨脫皮症狀。

民眾不太容易鑑別到底是感染香港腳,還是罹患汗皰疹,因此最好由皮膚科醫生來診斷,才能對症治療。

8.腳趾甲發黃

腳趾甲發黃的原因有很多,肝功能或腎功能不好,造成代謝出問題,就會引發腳趾甲發黃,也可能是受到霉菌感染。還有一些人的腳趾甲受到長期摩擦,或是喜歡在腳趾甲上塗趾甲油,也會造成趾甲發黃、變厚。◇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Fotoli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