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中二的阿祖(化名)在Instagram中結識了一名叫小莎的女孩,兩人開始網上調情,阿祖相信這名女孩是真實存在的朋友,並在女孩遊說下,自拍裸照並發給對方。結果照片在同學之間廣泛流傳,男孩事後感到十分尷尬,而那個女孩其實是他同學開設出來的虛假帳戶,這種欺凌手法稱為「鯰魚」(Catfish),足以對兒童構成嚴重傷害。

香港救助兒童會委託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研究團隊,於2020年7月至去年12月開展「香港兒童在線」研究,透過問卷訪問了1,340名來自不同社會及經濟背景的中小學生,部份學生其後參與焦點小組,詳細分享他們的網絡經驗和看法,以了解學童的上網習慣,他們上網時遇上的潛在風險和危機等。

調查發現,本港過去一年每10名中學生中,有4名遭受至少遭受一次虛擬性騷擾,包括非情願地收到網上性裸露內容、性誘惑等,相等於全港有超約13萬名中學生曾遭受網絡性騷擾,每20名青少年中亦有1人遭受最嚴重的網絡性騷擾,例如被朋輩或成年人強迫進行某種網上性行為。另外,每20名青少年就有1人被無理要求提供自己的色情照片;有28%受訪學生指過去1年發生的事情,曾令他們感不舒服、害怕或覺得不應觀看。

另外,團隊發現去年每5名本港兒童之中,就有一人遭受網絡欺凌,包括被他人在網上發布令人反感的照片和信息、被人排擠出網絡社交圈子,及未經同意遭人濫用網絡身份。團隊首席研究員、港大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副教授Clifton Emery認為,部份受害者或因尷尬而不願求助,提醒家長留意子女的情緒,並鼓勵受害兒童向可信任人士求助。

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表示,網絡性騷擾和網絡欺凌現象十分普遍,外界不應低估相關行為對兒童的影響,建議當局設立兒童網絡安全專員和專責機構,制定法規和指引,並訂立兒童友善的求助及投訴機制。@

調查揭4成中學生曾遇網絡性騷擾。(宋碧龍/大紀元)
調查揭4成中學生曾遇網絡性騷擾。(宋碧龍/大紀元)

司徒恩表示,建議當局設立兒童網絡安全專員和專責機構,制定法規和指引,並訂立兒童友善的求助及投訴機制。(宋碧龍/大紀元)
司徒恩表示,建議當局設立兒童網絡安全專員和專責機構,制定法規和指引,並訂立兒童友善的求助及投訴機制。(宋碧龍/大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