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陶宛媒體報道,台灣拒絕購買立國穀物。事實上,台灣去年即已開放相關穀物進口。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表示,已知有台灣企業未能與立陶宛業者成交,但仍有其它台灣企業有興趣進口立陶宛產品,並非台灣拒購穀物。
據中央社報道,黃鈞耀受訪強調,台灣未禁止進口立陶宛穀物,但對台灣來說,立陶宛是新的供應來源,對立陶宛而言,台灣是新市場;雙方企業需要時間,以建立穩定的夥伴關係。
他提到,台灣將繼續推動與立陶宛各式農畜產品,包括乳製品、牛肉產品等的貿易。不過,台灣是自由市場經濟,政府尊重企業的自主行為。
立陶宛最大新聞網站之一Delfi於9日刊登報道,引述企業內部的消息來源指出,台灣拒絕購買立陶宛穀物、業者開拓新市場的期待落空。相關報道在中共媒體轉載並引發網民冷嘲熱諷。
立陶宛和北京關係去年起由於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17+1互動機制、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等而惡化,北京持續透過外交、經貿等手段對立陶宛施壓,歐盟今年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方提訴。
事實上,台灣早在去年即開放立陶宛部份穀物進口。立陶宛農業部國際事務與出口行銷部門主管凡庫斯(Antanas Venckus)去年12月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立陶宛小麥、大麥等食用穀物月初取得台灣市場准入,為業界注入強心針。
立陶宛農業部去年12月也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開放立陶宛小麥、大麥、燕麥和豌豆進口。
黃鈞耀指出,Delfi相關報道未與台灣查證。據他了解,有兩家台灣企業未能與立陶宛方面成交,原因包括相關立國企業產品的營養成份和口味不符需求,但仍有其它台灣企業對進口立陶宛穀物十分有興趣。
凡庫斯則表示,據農業部所掌握消息,有立陶宛小麥出口業者未能與台灣方面談成交易,原因是台灣方面認為品質不符需求。目前立陶宛農業部正與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研商,如何解決相關問題,包括釐清品質認定標準與方法,「台立雙方都必須更加努力」。
立陶宛國土超過50%為農業用地,林地則佔約33%,農業和食品飲料產業是立陶宛財政重要收入來源,2020年相關產品出口額佔立陶宛貨品出口總額約21%。
此外,對於港媒鳳凰網報道,立陶宛稱台灣以商品質量不符合要求為由,拒絕購買立陶宛多家糧食廠商的穀物製品,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指出,目前農委會跟立陶宛農業部已有對口平台,將直接進行了解。
他並說,此訊息跟農委會與立陶宛間正在推動農業合作無關,目前主要推動業務是立陶宛牛肉輸台,一切依照規定、程序進行中,已公告立陶宛為口蹄疫及牛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非疫區。
另外,他補充,立陶宛不是台灣穀物進口主要產地,經查最近4年,台灣僅於2020年從立陶宛進口504公噸「其它硬粒小麥」,產值僅約11.9萬美元(約新台幣353萬元),此訊息所稱內容,對雙邊貿易影響不大。#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