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網媒的娛樂新聞標題,「楊千嬅上央視節目變身文學中年 自爆演藝生活受白居易影響」,又看見湯家驊的轉載和按語,對不起,我笑x咗。

湯家驊說:「小時候,曾經以能一口氣背出整首《長恨歌》而自豪,今天的同學們有多少知道誰是白居易?特區的教育愈來愈落後於國家了⋯⋯」

眾所周知,湯家驊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港英殖民教育。英國人真可恨,自己的文學瑰寶莎士比亞不拿來教育港仔,卻叫你呆頭呆腦背一首講大唐皇帝迷戀女色的〈長恨歌〉。現在英國佬的陰謀得逞了,你看,湯家驊分明覺得「特區的教育」比不上他小時候的殖民教育啊!

話說回來,懂得背〈長恨歌〉又有幾值得自豪呢?詩不是背得越多越巴閉,最重要是理解和欣賞,擴闊自己的想像力、同理心。湯家驊口中的「國家」,有好好教過詩嗎?若有,冬奧就不會鬧出「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国殤級笑話了。

至於楊千嬅,恕我孤陋寡聞,她在香港當偽人時,從未聽聞唐朝詩人影響她的生活;到底她北上發展後撞了甚麼鬼,竟然跟白居易打起交道來呢?原來她最近在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亮相,唱了一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更自爆在中學唸過中國文學:

「我不曉得為甚麼當時自己有那個勇氣,去修讀中國文學,因為你要有非常驚人的記憶力才可以,但是你懂它們的意思的時候,你就明白白居易其實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

跟湯家驊一樣,楊千嬅顯然把中國文學視為鸚鵡學舌的背誦練習。難怪她「修讀」中國文學後,只明白到「白居易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這真是很有意義的大發現,比得上「我們每過一分鐘,生命就少了六十秒」。

楊千嬅又在節目上教同胞賞析唐詩:「〈大林寺桃花〉其實就是講他(白居易)失落的時候,他的一種正面心態,所以在作品當中我會引發到,我自己在演藝生活上面,或者是工作路上的一些支撐點。」主持人頻頻點頭。

看到這兒,你應該很想知道〈大林寺桃花〉寫甚麼吧?原詩如下: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時光匆匆,大地春歸,百花零落,自然令人嗟歎。想不到山上寺內,別有一片春光,悄悄躲藏,只供尋幽探秘的有緣人欣賞。白居易的詩意就是這樣。

楊千嬅覺得這首詩是她演藝生活的支撐點,我猜,她的理解大概是:「我在香港的事業,已成明日黃花,北上發展卻有大片空間,可以慢慢收割,簡直是第二春。」對嗎?如果她真的這樣想,則完全誤解了白居易。

白居易有一篇〈遊大林寺序〉,道出他寫這首詩的時候懷着甚麼心境,他說自己跟17朋友一起登廬山,宿大林寺,形容那兒「人跡罕到」、「山髙地深」、「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若別造一世界者」,於是有感而發,口占一絕。白居易是說,這片桃花春光並非之前的人間美景,你必須遠離塵囂才欣賞得到。

文章結尾說,他在山寺遊覽,見牆上有蕭存、魏宏簡、李渤3人留名題詩,已是20年前的事,因此感歎:「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無半日程,自蕭、魏、李遊,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白居易的意思是:大林寺所在地,堪稱廬山第一勝景,且離大路不遠,要來也很方便,但自從20年前蕭、魏、李來訪後,便寂寥至今,可見世人皆忙着求名逐利,根本無暇領略這種世外春色。

〈大林寺桃花〉有兩個世界,一是「人間」,一是「山寺」。白居易要講的,不是「事業第二春」,教你呢度衰咗就去第二度掘金,不不不,白居易是告訴你:世界美好的事物,除了繁花,還有空山;人生值得追求的,除了名利,更有高潔。終日汲汲於富貴的人,是看不到大林寺桃花的。

楊千嬅若真的懂白居易,就不會在央視講唐詩,更不會甚麼詩也不講,偏偏講這首與她本人相映成趣的〈大林寺桃花〉了。我信冥冥中確有天意。@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