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最新一期(4月16日)刊文說,在中國,能反著讀新聞長期以來一直是一項有用的技能,因為中共官員經常出爾反爾。最近反著聽宣傳更成為一項生存技能。
當北京官員4月11日宣布糧食供應充足時,北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人們立刻開始搶購,為可能封城以及封城可能遇到的困難做準備。
儘管北京官方公布的確診案例數不到100個,也沒有明確的跡象表明北京即將進行封城。但是北京人知道上海人的經歷,上海官員在實施封城之前一直堅持不會有全市性的封鎖。
在上海突然宣布封城後,先是一次封鎖一半城市地區,然後他們關閉了整個上海,到現在很多社區都沒有解除封控。那些相信官方的居民發現,他們很快就沒有食物可吃。現在中國其它城市的居民正在儲備物資,決心不犯同樣的錯誤。
中共讓國人跟清零政策共存
自武漢首次爆發COVID-19疫情兩年多以來,中國人對COVID-19病毒以及對政府措施的看法正在改變,但中共當局卻沒有顯示出改變其清零政策的跡象。
清零政策仍然是一旦發現個別案例,就使用大規模測試和嚴格封鎖來壓制疾病爆發。上海疫情政策的轉變更是凸顯,中共更加強化清零政策的「正確性」。
在4月8日北京冬奧會表彰大會上,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說,冬奧經驗顯示中國防疫政策再次經起考驗,應得防疫金牌。
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Yanzhong Huang)8日在CNN網站撰文說:「與其說讓中國人與病毒共存,不如說(中共)讓他們不得不與一項極其昂貴的(清零)政策共存。」
黃延中表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清零政策是想要「保護」民眾免受病毒侵害,跟與病毒共存的方向截然不同。
小樣本表明防疫措施比病毒還毒
《經濟學人》寫道:「沒有人希望中國大陸最終像香港一樣,被高度傳播的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導致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死亡人數激增。中國大陸的老年人口也同樣脆弱,因此完全取消(疫情)控制是不可能的。
「不過,有小樣本的軼事證據表明,因中國(中共)政府限制措施(造成)的死亡人數比死於病毒的人數更多。批評者說,國家層面需要進行調整。」
有專家提出,中共的COVID-19措施正在造成本可避免的死亡。他們指出,根據中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下屬的一個小組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在武漢市早期封城期間,慢性病的死亡人數超過正常預期值21%,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人數超過正常預期的85%,自殺的人數超過66%。
在上海封城期間,一些名人,比如經濟學家郎咸平與曾宣揚中共防疫成果的作家六六的母親也被報道說,因得不到基本的醫療護理或人道救助,成為疫情封控政策的受害者。這些悲慘的、令人不安的遭遇已越發普遍,導致部份中國人對防疫政策本身的恐懼變得跟對病毒的恐懼一樣。
人們在網絡上分享關於如何正確冷凍蔬菜,以及批評黨政官員關心政治正確性甚過關心飢餓的平民的舊影片短片,並對一些防疫政策表示不解,例如,為何不讓輕微症狀的病人在家隔離,而要集中在方艙等隔離中心,那裏的條件和資源都很稀缺。
有人大膽質疑,中共政府是否從中學到了甚麼?
老百姓受苦自救 不再相信黨
《經濟學人》說,其它已經擺脫了嚴格隔離政策的國家現在允許感染者自我隔離,但這需要政府相信人們會負責任地行事,癡迷於控制的中國(中共)政府不會這樣做。相反,它告訴公民要相信黨。
黨媒《人民日報》最近的一篇社論呼籲上海居民「咬緊牙關」,緊跟黨的領導。
上海居民對此並不買單。有網民發帖說:「他們說的是一件事,但執行的卻是另一件事。我們不再相信這些政策了。」
還有網民說:「在這個國家,讓我們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混亂的防疫措施。」
上海人正在學會相互幫助和「自救」。有網民表示,經過封城才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家庭只能依靠自己,而不是靠政府。
在深圳,一位網民用手機拍攝到的一段影片,中共的國家媒體記者拒絕採訪他,因為他抱怨封城後沒有收到政府派發的物資。
這位記者說:「我們在這裏是為了報道那些拿到物資的人。」
《經濟學人》報道說,隨著中國嚴苛的疫情管制政策捲入更多的國人,黨要讓他們相信一切都很好,正變得越來越難。#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