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疫情全面爆發,加上中共的封控措施,加劇了本就不景氣的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中國消費極其慘淡。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胡春華近日分別強調「穩增長」和「穩就業」。但專家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趨勢。
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已開放,而中共卻始終堅持「清零」政策,甚至連中國經濟增長引擎深圳和上海也未能倖免。但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中共嚴厲的封控措施,正在使中國經濟急劇下滑。
據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估計,自3月中旬以來,中國至少有18個城市大規模封城,這些城市共佔GDP的8.5%;另有20個城市輕度封城,共佔GDP的13%;這些城市加上周邊地區,約佔中國GDP的22%,極有可能造成廣泛的經濟中斷,包括供應鏈斷裂。
另據高盛(Goldman)估算,中國採取封控措施的中高風險地區,約佔GDP的33%。早在今年1月初中國出現首例奧米克戎病例後,高盛就將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4.3%。該集團經濟學家預計,中共「清零」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在第一季度顯現。
此外,野村證券也在上海3月28日封城前將中國今年增長預期下調至 4.3%,並預計,受封控措施和房地產業持續低迷所影響,3月份中國經濟活動「可能明顯全面惡化」。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趨勢
與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樣,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也認為,中國要實現2022年GDP增長5.5%的目標幾乎不可能,「因為無論從長期趨勢還是短期效益來看,中國經濟都處於下滑態勢」。
邱達生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就長期趨勢而言,中國經濟增長率本來就在下降。首先,中國資本報酬率已經處於遞減階段;第二,從人力資源來看,中國總生產人口正在下降,且人口結構處於老化當中,不利於未來經濟成長。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必然趨勢。
「就短期而言,」邱達生說,「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再次跌破50榮枯線,且服務業增長也在放緩,國內消費速度也在下降,出口方面雖還可以,但增速也在下降。」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博士、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副教授沈榮欽同樣對大紀元表示,受中共封控措施影響,深圳、上海等中國經濟引擎無法正常運作,中共設定的5.5%左右的增長目標很難實現。
沈榮欽告訴記者:「我正在等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估計下周有望發布,估計會低於5%。」IMF上次(1月28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為4.8%。
疫情封控措施加劇中國經濟下行
自今年3月中國疫情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製造業、服務業及出口訂單均明顯萎縮。
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指數顯示,財新3月製造業PMI較2月下降2.3個百分點至48.1,創2020年3月以來最低紀錄。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製造業PMI也只有49.5,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5個月來首次落入收縮空間。
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被視為經濟風向指標,而PMI 50被視為企業景氣的「榮枯線」,低於50則代表景氣萎縮。
邱達生表示,疫情爆發之初,2020年2月中國製造業PMI也曾急劇下跌,但由於疫情很快蔓延至越南等周邊國家,導致中國出口訂單迅速增長,製造業PMI得以回升。
但他預計,這一次製造業PMI反彈比較困難,因為中國消費需求已經很弱,而且3月份出口增速也在下降,周邊國家疫情也不嚴重,「現在沒有哪個國家仍然像中國這樣採取嚴格的封控措施」。
除製造業外,中國服務業也在萎縮。財新今年3月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也僅錄得42.0,較2月大幅回落8.2個百分點,同樣創2020年3月以來最低紀錄。
另據中共文化和旅遊部稱,今年清明節假期3天,中國境內旅遊人次同比下降26.2%,僅相當於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68.0%;境內旅遊收入同比下降30.9%,僅相當於2019年同期的39.2%。
此外,清明節假期電影票房也很慘淡,中國全境票房收入只有1.22億人民幣(約0.19億美元),同比下跌85.37%,創下近十年來同檔期最低值。
除製造業和服務業明顯萎縮外,財新網報道稱,中國出口需求也在大幅下降,加上運輸條件惡化,今年3月出口新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降,創22個月來新低。受訪企業表示,疫情、運輸交貨難,加上俄烏局勢加劇市況不穩,導致他們銷售受挫。
受疫情封控措施影響,中國很多企業面臨財務困難,目前江蘇省徐州市政府已經允許困難企業延遲30天支付工資。
中共總理強調穩增長穩就業
李克強3月29日主持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常會)時承認,國際形勢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發展面臨新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他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儘快出台穩定經濟的政策。
4月7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主持就業形勢座談會時也承認,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就業形勢複雜嚴峻,並稱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沈榮欽表示,在整個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要做到「穩增長」和「穩就業」都很難,在經濟增長的條件下,企業才會持續聘用員工;而在企業面臨債務的背景下,它必然會考慮節約成本,那麼首先就會從人事成本下手。
沈榮欽認為,中共體制弊病造成北京決策的不確定性。他說:「最可怕的是中共政治鬥爭凌駕於專業決策之上,面對疫情加劇這種重大突發事件,中共是自上而下地決策,而不是像美聯儲一樣集體決策。這意味著作為總理李克強,無法真正做出有效的經濟決策。」
對於飽受批評的「清零」政策,邱達生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直強調「東昇西降」,且希望證明中共制度優越,並對此前的所謂「防疫成就」深感自豪。他預計,二十大前習近平不會輕易放棄「清零」政策,「當然這取決於他的政權是否穩固」。@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