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中,食物是少數能夠讓眾人團結的一種。可一旦食物匱乏,所帶來的效應卻是截然相反的,它能將人推向瘋狂的邊緣。

著名的科學作家、書籍《即將到來的饑荒》(The Coming Famine)作者——克里布(Julian Cribb)就警告說,全球糧食短缺指日可待。由於「水資源、土地和能源的短缺,再加上人口和經濟發展所造成的需求增長」,這個世界對即將到來的恐怖欠缺準備。

根據學者卡帕拉斯(Monica Caparas)的估計,「到2030年,全球糧食作物減產的機率將比現在高出4.5倍,到2050年時將最多高出25倍。」其中風險最大的作物是水稻、粟米、大豆和小麥。

世界上有幾個國家,面臨作物減產的重大風險。而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眼下,從桂林到廣州,由於糧食短缺,老百姓生活艱難。饑民也是危險的人。1906年時,劉易斯 (Alfred Henry Lewis)曾說:「人類社會與無政府狀態之間,只差了九頓飯。」中共深知這一點,因此它拚命嘗試建立某種糧食安全機制。

去年,就在秋收季節開始之前,彭博社(Bloomberg)發表了一篇文章,記錄了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的情況,提到「中國大約一半的粟米和大豆在這裏出產」。

作者警告說,中國長期的能源危機正在製造另一場危機——糧食危機。將這個國家的能源問題與其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結合起來,就產生了糧食災難的誘因。這也就是為甚麼,中共長久以來都忙著在世界範圍內結盟,好依靠外國土地來提供一些急需的食物。

你肯定聽過中國(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One Belt, One Road)。這是中共採取的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戰略。這條路無疑是險惡的,是由嚴重負債國的悔恨和淚水鋪成的。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北京峰會(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2018 Beijing Summit)期間,中共黨主席習近平與非洲多國主席與領袖合照。(How Hwee Young/Pool/Getty Images)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北京峰會(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2018 Beijing Summit)期間,中共黨主席習近平與非洲多國主席與領袖合照。(How Hwee Young/Pool/Getty Images)

但是,由北京政府倡導的、旨在重塑全球食品供應鏈的「糧食絲綢之路」(Food Silk Road)又如何呢?

這個項目的資金,來自世界各地的農業投資,以及對新農業技術的收購。這條路從中國出發,進入歐洲,然後穿過非洲大陸,途經基加利(Kigali)、拉各斯(Lagos)、洛美(Lomé)、馬普托(Maputo)等城市。

中非聯盟

根據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的網站信息,中非農業合作戰略於2017年啟動,旨在「利用中國的公共和私人資源(資金、產品、技術和知識),來促進、擴大和維持包容性農業轉型」。

考慮到世界上60%的可耕地在非洲,這個聯盟對北京政府來說是件大好事。畢竟,中國擁有世界19%的人口,卻只有全世界10%的耕地。

可耕地面積最多的三個非洲國家——毛里求斯(Mauritius)、盧旺達(Rwanda)和多哥(Togo)——得到了來自北京政府的大量投資。

2021年1月,中國-毛里求斯雙邊自貿協議(也是首個中國與非洲國家間的自貿協議)正式簽署生效。我們被告知,協議雙方「都意識到農業是雙方的核心活動,加強農業發展能夠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在盧旺達,中國(中共)已經並且將持續大力地投資農業相關產品和服務。僅在2020年,中國企業就對這個內陸國家投資了超過3億美元,其中農業領域更是備受關注。

(中共)在多哥也有類似的交易。2021年上半年,多哥與中國的貿易額達到3.8億美元。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依賴上述非洲國家(和其它國家)進口大量食品,從牛油果到芝麻,從辣椒到腰果。《南華早報》稱,去年12月,中共承諾「為非洲農產品進入該國開闢數條『綠色通道』,以實現3000億美元的進口目標。」


2020年2月7日,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南非西里爾登市(Cyrildene)的一個蔬菜市場工作。該市場也被稱為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的唐人街。(Luca Sola/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2月7日,一名戴著口罩的男子在南非西里爾登市(Cyrildene)的一個蔬菜市場工作。該市場也被稱為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的唐人街。(Luca Sola/AFP via Getty Images)

去年1月至7月間,中非貿易額達到1391億美元。中國嚴重依賴非洲的各種水果、蔬菜、堅果和種子,更不用說其農業技術了。這種依賴關係,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稱,尼日利亞是非洲發展最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並且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中國人似乎對「技術轉讓」和「企業間技術合作」特別感興趣。

去年,中共駐尼日利亞大使崔建春說,中共已將農業確立為第一產業,並進行了大量投資。崔建春表示:「我們已經確定了進行大量投資的四個領域,也即漁業、水稻、木薯和芭蕉種植。」

蘇皮爾(De Boeck Supérieur )發表的研究,就概述了中共在30年間如何積極投資非洲農業,為將來其本國農民無法再生產足夠農作物、來養活人民的那一天,做足準備。而這一天很快就要來臨了。

「糧食絲綢之路」是否足以避免一場歷史性的危機呢?也只有時間能證明一切吧。

作者簡介:

格里昂(John Mac Ghlionn)是一名研究員和散文作家,其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新聞週刊》(Newsweek)、《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和《美國觀察家》(The Spectator US)等國際知名媒體。他還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專家,對社會功能障礙和媒體操縱等領域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China's Food Silk Road: Who Controls the Crops Controls the Future」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