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險阻 抵達月氏

史書對張騫有句評價:「騫為人彊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張騫為人堅忍弘毅、寬容重信諾,這種純樸的性格,與匈奴人簡單直率的性情非常契合。他雖是俘虜,卻很快受到匈奴人的喜愛,匈奴兵對他的看管也漸漸放鬆。

張騫也通過和匈奴人的相處,學習匈奴語,了解匈奴的經濟、軍政、生活習俗等方方面面。因而,張騫在匈奴的這十年也並未虛度。元光六年(前129年)的一天,趁著匈奴守兵不備,他帶著堂邑父和幾個隨從絕塵而去,他甚至都來不及向他的匈奴妻子告別。他們沒有逃回長安,而是向西繼續趕路。

然而,上天對他們的考驗並未結束。在張騫使團被扣留的十年裏,西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查訪到,大部份月氏人在烏孫國的進攻下不斷西遷,進入媯水流域,征服大夏國,在新土地上定居下來,也稱「大月氏」;少部份在青海、甘肅一帶和羌人雜處,叫作「小月氏」。

張騫率眾毅然折向西南方,尋訪大月氏的所在。由於倉促出逃,準備不足,再加上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備嚐艱辛。但他憑藉超常的意志力,以及堂邑父射獵、尋找水源的生存技能,竟然在茫茫沙漠中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他們途經焉耆、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走了一條蜿蜒曲折的路線。在幾十天的艱險跋涉之後,他們來到大宛境內。

大宛人早就聽說東方富庶的漢朝,有心朝見往來,卻因匈奴人從中阻撓無法實現。漢使張騫的出現,令大宛國王喜出望外。張騫還告訴他:「請大王派人做嚮導,送我們到月氏。將來我回到漢朝,朝廷送給您數不完的禮物。」大宛王欣然應允,派人把張騫使團送到康居,康居人像接力一般,將他們平安送到了大月氏國。

十年的等待和期盼,就為了這一刻與月氏王的會面。張騫在月氏王面前,言辭慷慨,陳述漢武帝夾攻匈奴的策略。但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拚盡全力、賭上身家性命才見到的月氏國,早已變換當初的模樣。新佔領的土地,肥沃富饒,少有外族侵擾,月氏人過得安逸無憂,對匈奴的復仇之心早已磨滅。

月氏王非常敬佩張騫十年忍辱、九死一生的經歷,卻對出兵一事避而不談。張騫在國王身邊遊說了一年多,始終無法促成漢朝與月氏結盟之事。於是在元朔元年(前128年),張騫啟程返回漢朝。為了避開匈奴人的抓捕,他改變行進路線,穿越青海的羌人地區再往東走。意外再次上演,由於羌人淪為匈奴附庸,張騫一行人再次被匈奴兵抓捕,送回王廷。

匈奴單于第二次饒了張騫的性命。或許是上天憐憫張騫堅守使命的決心,這次囚禁的時間並不長。匈奴人為爭奪王位爆發內亂,讓他再次抓住逃跑的時機。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帶著堂邑父和自己的匈奴妻子一同出發,向東方狂奔。

恐怕此時,再沒有人像張騫那樣深切體會到「歸心似箭」的感受。從建元二年出使到元朔三年歸漢,他的西域探險整整用了十三年時間。十三年來,曾經丰神俊朗的青年郎官,變成了飽經風霜的中年漢子;曾經齊整莊嚴的百人使團,僅有張騫、堂邑父兩人生還。馬不停蹄地趕路期間,張騫也沒有停止思考。儘管沒有完成漢武帝託付的軍事任務,但是張騫認為他這些年的西域見聞,一定有比對抗匈奴更為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通西域 不負使命

十三年後,使臣歸來。風塵僕僕的張騫帶著妻子和堂邑父,出現在漢廷之上,漢武帝君臣都為之欣喜。究竟是怎樣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撐著張騫熬過十年的俘虜時光;又是怎樣無怨無悔的忠義,鼓舞著他往來於死神隨時降臨的絕域?

漢武帝畫像。(公有領域)
漢武帝畫像。(公有領域)

再次踏上縹緲如夢境的長安城土地,再次見到英明神武的漢天子,張騫心中百感交集。但他更清楚地認識到,他的歸來不僅僅是漢人精忠精神的再現,而他這些年所收穫的訊息,更會成為一個窗口,打開漢朝瞭望西方的視野。

接下來,張騫把自己十多年來在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地的遊歷經過,為漢武帝君臣勾勒出一幅生動的西域地圖。他說,大宛國在匈奴部族的西南方,在距離漢朝約一萬里的地方;往北是康居,往西是大月氏,西南邊是大夏,東北邊是烏孫,往東是扜罙、于窴;于窴再往東是距長安五千里的鹽澤,附近有樓蘭、姑師等城邑;再往東就是匈奴右翼,南邊連結羌人,隔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往來。

張騫不僅能說出大小林立的西域各部的位置,更對它們的人口、城市、物產、風俗、軍事、外交關係等資訊瞭如指掌。他還特別提到,自己在大夏見到了蜀地的竹杖和布匹,為將來溝通西南夷埋下伏筆。這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被司馬遷鄭重地著錄在《大宛列傳》中,這是漢朝也是整個世界第一次對西域有了全面了解,也是研究西域國家歷史最寶貴的文獻資料。因而在當今,張騫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這番長篇大論猶如一部別開生面的遊記散文,讓所有人都聽得心馳神往。漢武帝從他詳實而精彩的陳說中,彷彿通過河西走廊,眺望見那充滿異域特色的西域風土。一個關於漢帝國更為宏闊的盛世藍圖,在漢武帝心中逐漸明晰。

對於西域諸國,他認為可以採取贈送財物、施予恩惠的方法,再加上道義的力量,吸引他們朝見天子、歸附漢朝。這樣,漢帝國將擴充萬里疆域,通過九種翻譯,招徠不同風俗的外族人入長安朝見,將漢天子的威儀和德行廣布四海。

而當初那個夾攻匈奴的軍事計畫,已經不再重要。而張騫熟悉包括匈奴在內的西域情形,更是大有用武之地。為彰顯其出使的功勳,漢武帝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將那位忠心耿耿的副使堂邑父, 也授予「奉使君」尊號。後來,張騫又被加封「博望侯」,取其廣博瞻望之意。

張騫首度西行的足跡,彷彿一枚鑰匙,開啟了漢朝天子經營西方的盛世之路。這場出於軍事目的的出使之旅,註定帶來無比深遠的經濟和文化影響。無論是絲綢之路的繁榮,還是萬國來朝的鼎盛,都要感謝張騫使團這段曲折而波瀾壯闊的經歷。而在接下來的時間,張騫將繼續前行,成為活躍在大漢與西域之間最重要的傳奇人物。◇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