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會發脾氣,背後通常都藏著兩種正向的用意,第一種是想糾正孩子犯的錯,讓孩子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當媽媽覺得孩子的問題越嚴重、越急著想改,生氣情緒就會越強,表現的方法也越容易顯得粗暴;而媽媽們會採取強勢的手段,為的是希望可以立刻阻止孩子的錯誤行動。
第二種是為了自我保護。如果個人領域常被別人侵犯,沒辦法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無論是誰都會生氣,就算對方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樣。
媽媽畢竟也是人,不管再怎麼愛孩子,當最小限度的個人時間和空間無預警被侵犯時,還是會生氣。尤其是在太過疲憊的狀況下,平常認為沒甚麼大不了的事也會覺得礙眼,這時為了確保自己的休息和舒適,下意識就會選擇發脾氣。
重點來了,最初的正向用意真的透過發脾氣達成了嗎?我們稍微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最近對孩子發脾氣的情形吧!
‧我當時為了甚麼事生氣?
‧我希望透過發脾氣傳達甚麼樣的訊息?
‧根據那次對話的結果,孩子接收到甚麼訊息?
‧我想傳達的訊息,跟孩子接收到的訊息一樣嗎?
‧假如我的用意沒有傳達給孩子,原因出在哪裏?
可能沒多少人能確實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大部份的人一生氣就會直接發脾氣,很少仔細反思,而生氣情緒如果沒有經過反思,就會一再地出現。
為了能好好表達生氣情緒,發脾氣前一定要先釐清生氣的原因,我把這個動作稱為「復盤」。復盤原本是圍棋術語,意思是下完一盤棋之後,把雙方所下的棋從頭開始再擺一遍,針對整個對弈過程加以探討、研究。
而我說的把生氣情緒「復盤」,是指把當時的生氣情形再重演一次,仔細觀察「在那個狀況中,究竟是甚麼刺激了自己的生氣情緒?」、「當下自己心裏發生了甚麼事?」,藉由這些問題跟自我產生共鳴,這個過程就是「復盤」。
這個復盤的工程一定要由自己執行,因為每個人對於外在刺激的反應,都具有非常大的個別性。大家面對同樣的刺激時,產生的情緒不一樣,呈現出來的反應也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面對相同刺激也有可能出現不同的情緒和反應。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在那個狀況下為甚麼會生氣?」
比起著重於孩子的問題行為,更要找出「生氣的真正原因」,自己期待孩子做出甚麼行為?是不是因為太疲憊才生氣的?是不是累積了其它壓力(例如婚姻問題、經濟問題、家族問題、職場問題等),才會連孩子無關緊要的行為都看不順眼?
透過「復盤」的過程釐清自己真正的情緒和需求之後,因為了解了自己的心情,所以生氣情緒馬上就能減輕一大半。雖然問題還沒解決,但光是負面情緒能被理解,就能讓人輕鬆許多。如果想傳達想法給對方,一定要像這樣先自我整理過再表達,對方才不會淪為我們傾倒情緒垃圾的受害者。
我們把醫院裏那位媽媽的心情「復盤」一下,會發現她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孩子膽小不敢看醫生讓她覺得失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在醫院引起騷動而感到抱歉又丟臉。那位媽媽一定很希望能趕快安靜地看完醫生,然後開心回家、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此外也可以看出來,她心裏一直堅信:「再痛也要忍耐」、「男生應該要勇敢」。
那如果換成下面這個說法來跟孩子溝通,你們覺得結果會怎麼樣呢?「媽媽不想在公共場所打擾到別人,雖然有點不舒服,還是勇敢地看醫生吧!看醫生,你的病才會好起來嘛!」
對孩子失望、生氣時,如果能掌握一下自己真正的心意,就能避免脫口說出單方面發脾氣、指責或挖苦嘲弄的話。
還有,復盤時要注意別陷入自責。如果心裏想著:「我竟然說出那麼重的話,我根本沒資格當媽媽。」這就不是復盤,而是自我折磨。(待續)
本文摘自《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薩提爾模式非暴力溝通,第一本教你將怒氣轉為正向教養力的親子對話指南》,台灣廣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