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法國媒體已經稱之為俄烏軍事衝突)雖然未結束,但由於白宮、北約、英國都已經表明態度:絕不派兵介入,只提供武器、軍事裝備,並施展各種金融、經濟、文化制裁打擊俄羅斯。因此這場戰爭成了如下態勢:烏克蘭與西方贏了政治(外交仗)、金融經濟戰、資訊戰,但在地面的軍事戰中,卻是俄羅斯佔優勢。
3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聯盟外長會議上再次向北約各國保證:美國將保護北約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北約成員國特別外長會議3月4日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約拒絕了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的要求。北約不會捲入這場戰爭。
儘管這場戰爭還未結束,但美國在二戰以後長期保持的國際影響力,已經讓盟友失去了大部份信心,今後世界政治軍事版圖將由此改變。
美國國際影響力:無可奈何花落去
這世界早就不是美國瞪瞪眼,世界都跟著轉的年代了。2021年阿富汗撤軍時,美國未通知英國等盟國預作準備,盟國的心全都寒透了,英國立刻做出加大軍費投入的決定,表示軍事上自力更生,不再一心指望美國保護。本次圍繞俄烏戰爭的國際站隊,除了陸續跟進的各種制裁之外,聯合國的表決算是一次大站隊。
先看聯合國的投票情況。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當中,有181個參加了投票。其中141個支持譴責莫斯科的決議案,只有5個成員國反對,包括俄羅斯、白羅斯、敘利亞、北韓和厄立特裏亞。有35個成員國棄權,其中包括幾個有影響力(或區域影響力)的大國,中國、印度、阿聯酋。
在當前國際輿論一邊倒地支持烏克蘭的國際氛圍中,投棄權票的很不容易,實際上應該算是一種不跟美國走的強烈表示。中國投棄權票在美國與歐盟意料之中,但印度投棄權票,讓美國很生氣。美國一直重視與印度的准盟友關係(美國的定位),對印度這一姿態當然很不滿,曾想直接施壓。3月2日政治新聞網站Axios的報道,美國國務院已召回一份發給美國外交官的電報,該電報指示他們通知印度和阿聯酋的外交官,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中立立場使他們「處於俄羅斯的陣營」。收回逼迫表態的電報,表明美國權衡利弊之後,不再逼它國表態站隊了。
但印度和俄羅斯關係確實很不一般,往前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在歷次克什米爾戰爭中,俄羅斯(蘇聯)都站在印度一邊,甚至不惜行使否決權。在這次站隊鮮明的國際鬥爭中,俄羅斯獲得的最強烈的國際輿論支持,應該是印度。
印度對美國的疏離還不止於此。3月3日,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視訊峰會,在談及烏克蘭危機時,重申對印太的承諾。其中,印度和其他三國在烏克蘭戰爭上不同的立場格外引人注目。法新社消息稱,在印度態度猶疑的情況下,四方對話未能針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達成共識。莫迪政府表示,「四方對話必須持續專注於促進印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核心目標。」並稱烏克蘭危機「有必要回到對話和外交的道路上。」
四方聯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工具,印度是其中重要一環。在對華態度上,印度本就與日本、澳洲不完全相同,如今又增加了一項。
俄烏戰爭必將開啟新一輪軍備熱潮
印度未表態譴責俄羅斯還有一個原因,俄羅斯一直是印度軍方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印度因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正面臨受到美國制裁的可能性。在目前的國際態勢下,考慮加強軍備,不是印度一國,而是許多有條件的國家。日本公開表明需要發展核武器。
以德國為例,俄烏戰爭發生後,德國多位將領都表示德國軍隊的裝備相當落後。2月24日,德國陸軍總監(司令)阿方斯邁斯(Alfons Mais)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通過社交網絡LinkeIn表示:「聯邦國防軍,也就是我有幸領導的陸軍,或多或少都是光禿禿的。我們能提供給政治家的支持聯盟的選擇是極其有限的。」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執政期間的最後一任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AKK)當天也通過推特表示:「我對我們自己的歷史失敗感到非常憤怒。在格魯吉亞、克里米亞和頓巴斯之後,我們沒有準備任何能夠真正震懾普京的東西。」德聯邦國防軍陸軍中將邁斯在LinkeIn上寫道:「在我為和平服務的第41年,我永遠不會相信我將不得不經歷另一場戰爭。而聯邦國防軍,也就是我有幸領導的陸軍,或多或少都是光禿禿的。我們能提供給政治家的支持聯盟的選擇極其有限。」德國聯邦國防軍陸軍總監麥斯(Alfons Mais)毫不留情地說出了聯邦國防軍的現狀:」這是一支基本處於赤手空拳狀態的軍隊。」
俄軍開入烏克蘭後,促使德國政府決定投入巨資擴充軍備。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一份政府聲明中宣稱,將投入一千億歐元」聯邦國防軍特別資產」對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造。3月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俄烏衝突「改變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局」,法國及其歐洲夥伴國必須進行『投資』,以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在能源生產方面實現自給自足,解決國防和糧食生產的短板。我們不能再依靠別人來養活我們、照顧我們、通知我們、資助我們。我們不能依靠別人來保護我們。」
世界努力半個世紀的廢核功虧一簣
俄羅斯2月24日出兵烏克蘭,俄總統普京於27日聲明已讓核系統處於隨時可啟用的狀態,警告北約不要軍事介入俄烏軍事衝突,同日,日本前首相安倍在電視上的談話觸及日本擁核話題。
俄羅斯與美國總共擁有全球約 93% 的核武器。在冷戰時期,擁核大國美國與蘇聯曾舉行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trategic Arms Limitation Talks,縮寫:SALT),冷戰結束後,美俄繼續就此會談,旨在達成雙方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從1963年首次舉行以來,迄今近60年,雙方達成的相關協議有八種以上。概言之,1980年代之前因大規模毀滅武器多集中於美蘇之核武存量,如何避免核災難成了美俄兩國的共識,也成為雙方談判的主要動因。這類談判於蘇聯解體後仍然持續。
日本在二戰中曾遭受過美國兩顆原子彈攻擊,是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武器攻擊的國家,因此日本一直積極主張廢核,自二戰後,日本每年都會向聯合國提交廢除核武器的決議案,直到2020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這一決議案時為止,持續27年整。一個積極主張廢核的國家提出擁核,令這一敏感話題再次特別受到關注。
2月27日,安倍晉三在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中說,他認為日本應該討論所謂「核共享」政策,即在日本部署並且共同運用美國的核武器,北約組織部份成員國正在執行類似政策。提到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時,安倍提出:「世界的安全如何得到維護?不可把現實的討論視為禁忌。」他特別提到1994年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其中規定烏克蘭放棄擁有核武器——現在無力自保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時,曾擁有世界上第三核武庫,當時,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對其主權和安全作出承諾。當時參與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的還有白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這兩個國家當時也把從前蘇聯繼承的核武器移交給了俄羅斯。
戰爭、瘟疫歷來是改變人類社會的重大因素。俄烏戰爭至此時不過10多天,但改寫世界軍事地圖的布局已經開始。#
大紀元首發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