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十年前脫離蘇聯後,烏克蘭紛爭不斷,戰亂頻仍。現今,超過10萬俄羅斯大軍壓境,將烏克蘭邊界圍得水洩不通,世界各國領導人飛進飛出於基輔,希望找到危機解救之策,以阻止迫在眉睫的俄國進犯。
歷經醜聞、衝突和兩次重大抗議運動,烏克蘭似仍保持民主政體。現在,隨著俄羅斯的步步緊逼,烏克蘭面臨著最大考驗。自 2014 年俄軍非法吞併克里米亞(Crimean)半島以來,烏克蘭人已經遠離莫斯科,轉向西方,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民眾呼聲日益高漲。
1990年代:脫離蘇聯
1989 年和 1990 年
反共抗議活動席捲中歐和東歐,從波蘭萌發蔓延至整個蘇聯集團。在烏克蘭,1990年1 月,40萬人手牽手組成一條人鏈,從西部城市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到中北部的基輔,綿延約400英里——許多人揮舞著藍黃相間的烏克蘭國旗——這在蘇聯治下一直遭禁。
由前蘇聯立法機構組成的新烏克蘭議會拉達(Rada)1990年7月16日投票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當局從蘇聯其它地區召回烏克蘭士兵,並投票決定關閉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站。
1991
震驚全球的蘇聯8.19政變失敗後,烏克蘭議會於 8月24 日第二次宣布獨立。這一天被立為烏克蘭正式獨立日。而蘇聯亦於12月26日正式解體。
1992
北約盟國首次考慮納入中東歐成員國,烏克蘭雖未加入,但正式與北約建立關係。北約秘書長訪問了基輔,而烏克蘭首任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當時亦訪問了布魯塞爾(Brussels.)北約總部。
1994年12月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庫。在一項名為《布達佩斯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的條約中,烏克蘭同意交出其洲際彈道導彈、彈頭和其它核基礎設施,以換取三個條約簽署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以及現有邊界。」
1994年至2004年
在擔任總統的 10 年裏,克拉夫丘克的繼任者,列昂尼德‧庫奇馬(Leonid Kuchma)幫助烏克蘭從蘇維埃共和國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將企業私有化並努力改善國際貿易。但2000 年,其總統職位因錄音醜聞而動搖,醜聞顯示他下令殺死一名記者,之後,他繼續執政四年。
2000年代:搖擺於西方和莫斯科之間
2004年
在總統選舉中,庫奇馬親自挑選、並得到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支持的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與受歡迎的民主派反對黨領導人維克多‧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展開較量。
在競選的最後幾個月裏,尤先科神秘地病倒、毀容,醫生證實他中了毒。亞努科維奇被指控是幕後操縱者,卻贏了選舉,大規模抗議鋪天蓋地而來,這場運動後以橙色革命著稱。第三次投票後,尤先科獲勝。
2005年1月
尤先科就任總統,尤利婭‧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為總理。
2008年
尤先科和季莫申科嘗試加入北約,兩人於 1 月正式要求授予烏克蘭「成員資格行動計劃」,這是加入北約進程的第一步。
但在俄羅斯表示不滿後,美國前總統布殊仍支持烏克蘭的成員資格,法國和德國反對。
4月,北約做出妥協回應:承諾烏克蘭有朝一日將成為北約成員,但並未具體指明加盟途徑。
2009年1月
1月1日,在就天然氣價格進行了數月的政治談判後,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 Gazprom突然停止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由於東歐和中歐國家依靠通過烏克蘭的管道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天然氣危機迅速蔓延至烏克蘭境外。
在國際壓力下,季莫申科與普京談判達成了一項新協議,天然氣於1月20 日恢復流動。如今,歐洲大部份地區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
2010
5年前被尤先科擊敗的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於二月當選總統。他說烏克蘭應該是一個「中立國家」,與俄羅斯和北約等西方聯盟合作。
2011
烏克蘭檢察官對季莫申科展開刑事調查,指控其腐敗及濫用政府資源。 10月,法院裁定她2009 年與俄羅斯就天然氣危機談判期間犯有「濫權」罪,判她七年徒刑,這引發了西方對烏克蘭領導人迫害政治對手的擔憂。
2014 年:基輔再次發生革命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
就在簽署前幾天,亞努科維奇宣布拒絕與歐盟簽署一項協議,該協議讓烏克蘭加入自由貿易盟約。他將來自俄羅斯的壓力解釋為理由。
此舉在烏克蘭全境引發了巨大抗議——這是自橙色革命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要求亞努科維奇下台。抗議者開始在基輔的廣場露營並佔領政府大樓,包括基輔市政廳和司法部。
2月下旬,警察和抗議者之間的暴力衝突導致一百多人死亡,這是烏克蘭後蘇聯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周。
2月22 日,預定的彈劾投票前,亞努科維奇逃離,最終抵達俄羅斯。烏克蘭議會一致投票罷免亞努科維奇並成立臨時政府,宣布將簽署歐盟協議並投票釋放季莫申科。新政府指控亞努科維奇大規模謀殺獨立抗議者,並對他發出逮捕令。
俄羅斯則宣稱烏克蘭政府的更迭是非法政變。旋即,武裝人員出現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檢查站。普京起初否認這些人是俄羅斯士兵,但後來承認了這一點。
三月
由於俄羅斯軍隊控制了半島,克里米亞議會投票決定脫離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隨後進行了公投,97% 的居民投票支持分裂,儘管投票結果存有爭議。
3月18 日,普京向俄羅斯議會發布的公告中最終確定了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吞併。作為回應,美國及歐洲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而且從未承認這一吞併。使用武力改變歐洲國家的邊界,這是二戰以來第一次。
四月
隨著大約四萬名俄羅斯軍隊聚集在烏克蘭東部邊境,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Donbas)地區爆發了暴力事件,烏克蘭官員表示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勢力襲擊了東部城市的政府大樓,但俄羅斯對此否認,頓巴斯的衝突一直持續至今。
五月
前政府部長兼烏克蘭國家銀行理事會主席、親西方政治家彼得‧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當選烏克蘭總統。他推動改革,包括解決腐敗問題和減少烏克蘭在能源和財政方面對俄羅斯的依賴。
9 月 5 日
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的代表在白俄羅斯(Belarus)舉行會議,試圖通過談判結束頓巴斯的暴力爭端。他們簽署了第一份《明斯克(Minsk)協議》,這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在脆弱的停火狀態下平息暴力的協議。停火很快破裂,戰鬥持續到新的一年。
2015 年至 2020 年:俄羅斯兵臨城下
2015 年 2 月
明斯克小組再次於白俄羅斯開會,以找到更好的辦法來結束烏克蘭東部的戰事,從而達成了明斯克二次協議。但仍未能結束暴力。從2014 年至今,已有一萬四千多人喪生,數萬人受傷, 一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克里米亞的吞併以及俄羅斯支持的東部暴力事件將烏克蘭公眾情緒推向了西方,增強了民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興趣。
2016 年和 2017 年
隨著頓巴斯戰鬥的繼續,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一系列網絡攻擊,其中包括 2016 年對基輔電網的攻擊,導致大面積停電。 2017 年,一場大規模襲擊影響了烏克蘭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其國家銀行和電網。來自俄羅斯的網絡攻擊一直持續到現在;最近一次重大攻擊發生在2022 年 1 月,針對的是政府網站。
2019
4 月,喜劇演員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當選總統,這是烏克蘭民眾對波羅申科和現狀——其中包括停滯不前的經濟和同俄羅斯的持續衝突——壓倒性不滿的結果。競選期間,澤連斯基發誓要與俄羅斯和解並結束頓巴斯戰事。
不過烏克蘭隨後捲入了另一場國際化危機,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2019年一度暫停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建議他應向普京尋求幫助。
2019 年 7 月,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總統通電話時,前者請求訪問白宮,與特朗普討論美國支持烏克蘭趕走俄羅斯議題。特朗普要求澤連斯基「幫個忙」:對能源公司布里斯馬(Burisma)和拜登一家進行調查。特朗普因此遭一名白宮知情人舉報,導致他 2019 年 12 月首被次彈劾。幾名美國官員後來作證說,澤連斯基差點宣布進行這樣的調查,但他最終表示拒絕,說烏克蘭人「厭倦了」布里斯馬。
2021 年:危機升級
四月
俄羅斯向烏克蘭邊境派出大約十萬名士兵,表面上是做軍演。儘管少有分析人士認為入侵迫在眉睫,但澤連斯基還是敦促北約領導層把接納烏克蘭列入時間表。當月稍晚,俄羅斯表示撤軍,但仍留有數萬部隊。
八月
在與前總統特朗普糾纏兩年後,澤連斯基最終訪問白宮與新總統拜登會面。拜登強調,美國致力於「面對俄羅斯的侵略,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重申烏克蘭尚未具備加入北約的必要條件。
十一月
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重新部署兵力,令美國情報官員感到震驚,他們前往布魯塞爾向北約盟國通報情況。「我們不確定普京先生到底在做甚麼,但這些動向肯定會引起我們的注意」,美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說。
十二月
拜登在與普京通電話時敦促俄羅斯不要入侵烏克蘭,並警告這樣做的「實際成本」。普京提出了一系列有爭議的安全要求。其中包括北約永久禁止烏克蘭加入,並撤出1997年後加入北約國家駐紮在烏克蘭的部隊,含巴爾幹和羅馬尼亞。普京並要求美國和北約作出書面回應。
2022:戰爭會打嗎
一月
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國家領導人及外交官多次會面試圖消除危機。1月初,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裏亞布科夫(Sergei Ryabkov)告訴美國官員,俄羅斯並不打算入侵烏克蘭。
美國國務院命令使館工作人員家屬於 1 月 23 日撤離烏克蘭。北約次日將部隊置於待命狀態,其中包括美國命令 8,500 名士兵在美國待命。
美國和北約的代表於 1 月 26 日對普京的要求作出書面答覆。答覆中表示,雖不能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但願意就軍備控制等較小的問題進行談判。
二月
整個歐洲的外交努力加快了步伐。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舒爾茨均往返於莫斯科和基輔之間。拜登下令將 1,000 名美軍從德國調往羅馬尼亞,並向波蘭和德國增派 2,000 名美軍。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於 2 月 10 日開始聯合軍演,約三萬名俄羅斯軍隊駐紮在烏克蘭北部邊境沿線國家。
美英兩國敦促其公民於 2 月 11 日離開烏克蘭。拜登宣布再向波蘭派出兩千名美軍。
烏克蘭武裝部隊和控制烏克蘭東部部份地區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2月17日在頓巴斯地區發生炮擊事件,雙方互相指責升級緊張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2月18日表示,他確信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