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種植一顆牙花費大約上萬元人民幣,對於工薪階層的人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患者陷入了「不種牙疼,種了心痛」的窘境,而有業界人士透露在種植牙的整個過程中,種植體成本只佔總體的10%。

據騰訊新聞《稜鏡》2月14日報道,種植牙舒適美觀,更接近天然牙,而且不損傷正常牙齒,使用周期更長,因而受到歡迎。與之相匹配的,它的費用也更高。

北京一家知名三甲醫院口腔科的牙科醫生白婷婷(化名)向該媒體透露目前市面上單顆牙的種植費用從大幾千元(人民幣,下同)到近3萬元不等。哪怕是最偏遠的邊陲小城,種一顆牙的全部費用算下來也得七八千元,「這是最便宜的價格」。

白婷婷說如果患者的情況比較複雜,在北大口腔這種全國最知名的醫院裏做一口牙,則需要花費20萬~30萬。「一輛小汽車就跑進去了。」

報道表示種植牙系統由種植體、種植基台和牙冠組成。其中種植體作為最核心的材料決定著種一顆牙的最終價格。

宗仁卿紀念醫院口腔科主任李彥奇透露,如果從終端消費價格來看,光種植體的價格能佔到70%;但實際從口腔醫院的成本端來看,種植體的成本在整個種植牙裏的只佔10%~20%,其它的耗材成本大概佔到10%~20%,剩下的都是技術成本,其中植牙醫生的技術成本大概會佔到百分之三四十。

國海證券的一份調研數據也顯示種植體的進貨價只佔種植牙費用的十分之一左右。在消費者終端5000元~10000元的韓系品牌,口腔醫院的進貨價位在500元~800元。

報道表示在種植牙市場,種植體大陸產品牌市場佔有率過低,甚至尚未進入到一些知名公立醫院口腔科。

白婷婷告訴記者在種植體領域「歐美品牌—南韓品牌—國產品牌」是一條嚴格的「鄙視鏈」,進口品牌已經佔據中國種植體市場90%以上。而歐美品牌和南韓品牌的價格差別在1.5倍-2倍。

白婷婷表示:「目前國產的除了便宜,真的不太好用。」

種植體領域要實現本地產品進口替代,目前看來難度很大。李彥奇認為韓系品牌已經把價格做得足夠低,國產品牌要能達到基本的技術門檻,價格也再低不到哪裏去。而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如果沒有特別的病例基礎,沒有特殊的技術和性能,「要突破還是有點困難」。

重慶華美整形外科醫院口腔科主診醫師苗智許表示,他們醫院歐美系種植體的佔比為三分之一,但貢獻了三分之二的收入,剩下的三分之二為韓系種植體,「國產基本上不用」。

該消息發布後,引發網民廣泛議論。

網民「GQH」說:「種植體成本才10%,絕對是暴利的暴利。我之前就在這說過,從事牙醫和眼鏡生意的不發財,世界上就沒有富翁了。所以,對於牙醫與眼鏡行業的利潤,應當控制在除了成本與其它開銷外,其利潤應當在20%以下就好了,其牙患者就可以滿意的就醫配牙了。」

網民「2efht3w」說:「看看遍地開花的牙科診所就知道了,資本逐利最最能反映問題。」

「sunshine」則表示:「貴的不是牙體,牙體是在加工廠做的。貴的是診所的收費。」#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