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汽車巨頭豐田還在致力於其全球的新能源車(包括氫電池和電動車)研發和聯網的同時,全球的各大車企甚至其它行業企業,已經紛紛加入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

直到去年12月才宣布全面進軍家用電動車市場的豐田,能否重返它在過去幾十年全球車企龍頭的地位,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去年7月,豐田的市值就已經被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超過,變成全球市值第二大車企。但相比於豐田年產1,000萬輛汽車(燃油車為主),特斯拉同期只生產了約50萬輛純電動車。

(接上文)

全球電動車行業飛速發展

去年,在全球實現碳中和及碳減排的大趨勢下,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車市場,已成了各大車企和其它領域企業的必爭之地。歐系和美系車企已經紛紛有所動作和成就,中國的電動車生產商去年也稱要「彎道超車」,但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企則相對滯後。

據CleanTechnica網站1月31日公佈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銷量資料,去年全球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新車註冊量,比2020年大增了1倍多(108%),達到了650萬輛;另外,電動車在全球新車銷售的份額也繼續擴大,其中純電動車佔11%,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佔4%份額。

從電動車車企市場佔有率來看,特斯拉以年銷售93.6萬輛、佔比14.4%,大幅領先於第二名的比亞迪(59.4萬輛),繼續引領全球電動車市場。但其佔全球市場的份額,卻比2019年的17%和2020年的16%,有所下降。

這顯示其它車企在趕上來,包括中國的比亞迪、通用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大眾、寶馬、奔馳等5個歐系車企,以及中國的上汽集團和韓國的現代。 2021年度,全球10大電動車品牌沒有一家日系車企,唯一進入前20的日系車企豐田,還排在第16位,僅銷售了11.6萬輛電動車。

去年7月初,年產電動車不到100萬輛(約94萬輛)的特斯拉市值,首次超過年產1,000萬輛車的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凸顯燃油車轉向電動車的大趨勢。

2月7日,英國豪華超跑品牌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宣佈從 2026 年開始,只銷售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完全實現電氣化。此前,寶馬、賓利、福特歐洲、捷豹、沃爾沃和勞斯萊斯也都宣佈,從 2030 年開始只銷售純電動車。

電動車大勢所趨  政府車企齊投入

合庫AI電動車及車聯網創新基金經理人張仲平今年年初說,未來10年電動車將以6倍的速度成長。預估全球電動車相關商機高達6兆美元,比半導體和手機高出約10倍。

隨著全球碳中和計劃逐漸開始實施,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紛紛出台相關措施。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26個在2020年就制定了鼓勵電動車發展的刺激政策,而且歐盟還規定,到2035年不再允許新的燃油車上市。

美國政府去年斥資70億美元,在全美打造50萬座充電站;去年還批准了約 20 億美元的激勵措施,用於建設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的公共補貼;各個州也相繼出臺激勵措施。

1月底,通用汽車表示將在密西根州投資近70 億美元,用來改造兩間工廠用以生產電動車和電池,該公司為此獲得8.2億美元的獎勵。

福特則在4個月前宣佈投資110億美元,在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建造電動車廠和電池廠,並為此獲得政府13億美元的獎勵。

不過,迄今為止拿到美國政府電動車補貼最多的車企是特斯拉,共獲得25億美元。

特斯拉也受惠於中共根據車輛碳排放量給予正負積分的「雙積分」政策。 2020年,特斯拉獲得最高的86萬正積分,這個積分的交易價格(類似於碳排放量交易)最高達到每分3,000元(472美元),特斯拉當年只賣積分就可獲20多億元(3.1億美元)。

日本政府從今年春天開始,投入250億日元(22萬美元)用於購買電動車、插電混動車和燃料電池補貼,最高從40萬日元翻倍達到80萬日元(7,000美元),並計劃在2030年前,將目前的約3萬台充電設備增加到15萬台。

專家:豐田仍具優勢

豐田在去年 12 月的發佈會上還宣佈,其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 2030 年前,不但在所有細分市場均推出相應級別的電動車,而且會在歐洲、北美以及中國實現全電動化,並在 2035 年左右完全放棄燃油系統。

豐田雷克薩斯計劃到 2030 年銷售 350 萬輛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氫電池車,這幾乎是該公司7個月前所設定目標的兩倍。

同時,豐田在總體電氣化發展上投資8萬億日元(693億美元),並已將電池開發投資增加至2萬億日元(173億美元)。

幾乎相同時間,豐田還宣佈將在北卡羅來納州投資12.9億美元,在美國建立第一家電池工廠。

惠譽國際諮詢公司汽車研究主管安娜-瑪麗·拜斯登認為,巨額的投資,將讓豐田「在與特斯拉等競爭時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相對於初創企業,傳統汽車製造商擁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在規模、製造經驗和品牌忠誠度等方面。」她說。

日本汽車行業高級IT工程師栢明俊對大紀元表示,豐田獨特的生產方式,讓它在電動車生產上仍然保有優勢。

他分析,豐田獨特的生產方式的核心,就是可以做到少量多種,可以最大化地減少生產成本,以及最大化的控制和提高它的產品品質。 「豐田的這套生產方式也同樣適合電動車的生產。」他說。

但是,栢明俊認為,特斯拉式的新電動車製造方式,沖壓的外殼加上馬達,省掉了燃油車的引擎和傳動軸的最大問題,也使得豐田獨特的生產管控方式的優勢被削弱了。

他表示,在電動車最關鍵的電池續航能力和自動駕駛上,豐田並不佔優勢;但日本有一大批很出色的製造商,他們製造馬達、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半導體的感測器和鏡頭(lenses)等,這讓日本車企整體在電動車上佔有一定優勢。

中國汽車專業媒體《汽車人》在2月7日的評論中也承認,日本企業在動力電池的隔膜、陽極陰極技術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日企在固態電池研發上領先中企5年。

栢明俊分析,豐田的下一個核心競爭力,應該在於豐田移動(Toyota Mobility),它可以通過這個全球的網絡進行數據整合,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平臺。

「豐田已經不再專注在傳統汽車的硬件製造上,它在轉變方向。否則下一個百年就不會再有豐田了。」他說。

大紀元記者就未來電動車發展等問題致電豐田日本總部,豐田不予置評。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