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醫學院教授、《今日醫學新聞》(MedPage Today)主編馬卡里(Marty Makary)博士反對甚囂塵上的大規模疫苗接種政策和COVID疫苗強制令。
在接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 & World Reports)的採訪時,馬卡里說,強制要求「每個活著的、行走的美國人」接種疫苗並沒有得到科學的充份支持。馬卡里還對青少年接種兩劑疫苗的方案表示擔憂。
馬卡里本周的採訪是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和私人僱主實行疫苗強制令之際進行的。聯邦政府要求聯邦僱員接種疫苗,數百所大學要求學生接種疫苗,美國國防部正準備要求軍人接種COVID疫苗,紐約強制要求室內企業接種疫苗,美國一些最大的僱主要求員工接種疫苗,否則他們就有失去工作的風險。
馬卡里告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作為一名醫生,他認為「用蜂蜜引來的蜜蜂比用火引來的更多」。他所指的是那些不遵循「我們的要求行事」的病人。
馬卡里認為,「決定不接種疫苗的人正在做出一個糟糕的健康決定,風險自負。」但他不認為未接種疫苗的人會對那些已經對病毒免疫的人構成公共衛生威脅。
馬卡里說:「我們會對那些做出類似或更糟糕的健康決定的人如此嚴厲嗎,比如吸煙、喝酒或在騎單車時不戴頭盔?每年有超過85,000名美國人死於酒精,但我們公共衛生政策沒有同樣的強制令來挽救這些生命。讓我們鼓勵(而非強制)接種疫苗,而不是引發爭取個人自由的文化戰爭,這種做法會令人們變得更加強烈地反對疫苗。」
馬卡里說,為了控制疫情,為每個人(包括每個新生兒)接種疫苗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即死於COVID的風險在人群中平均分布,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一直都知道,病毒很難傷害年輕健康的人」,馬卡里說,「現在依然如此。」
馬卡里建議對COVID採取類似流感疫苗的做法。通常醫護人員必須接種流感疫苗。馬卡里說,雖然對醫護人員的疫苗接種要求是有道理的,但我們永遠不會將這些要求擴展到醫療保健領域之外。
「我們應該只是向公眾聲明:那些拒絕接種流感疫苗的人要自擔風險。」馬卡里說。
要求為具有自然免疫力的人接種疫苗 該做法沒有科學證據支持
馬卡里說,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要求具有自然免疫力的人接種疫苗,即對曾經感染過COVID從而獲得免疫力的人。沒有臨床數據支持這種教條主義的論點,即擁有自然免疫的人「必須接種疫苗」。
馬卡里解釋說:「在這場疫情的每個月,我都與其他公共研究人員就自然免疫力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進行辯論。我被告知,自然免疫力可能會斷崖式下降,使人們容易受到感染。但現在,在一年半多的臨床數據中,我們發現被感染的患者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有效且不斷增強。這是因為憑藉天然免疫力,身體會對病毒的整個表面產生抗體,而不僅僅是由疫苗構建的刺突蛋白。」
以色列最近的一項研究肯定了自然免疫力的優越性。衛生部關於2021年5月開始的COVID爆發的數據發現,與接種疫苗的免疫力相比,具有自然免疫力的人的保護水平高出6.72倍。
六月份,克利夫蘭診所的一項研究發現,為具有自然免疫力的人接種疫苗並沒有增加他們的免疫保護水平。
該診所研究了52,238名員工。其中,49,659人從未感染過該病毒,2,579人患有COVID並康復。在以前被感染的2,579人中,有1,359人仍未接種疫苗,而接種疫苗的人數為22,777人。
在研究期間,1,359名未接種疫苗的先前感染者中沒有一人感染SARS-CoV-2。
據《捍衛者報》(The Defender)報道,新加坡研究人員2020年12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從原始SARS-CoV感染中恢復的人中,中和抗體(免疫反應的一個分支)能夠以高濃度存在17年或更長時間。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分別發表了對SARS-CoV-2自然感染的持久免疫反應的證據。
然而,儘管最近有這些發現,衛生當局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自然免疫力良好記錄的科學證據。事實上,正如美國經濟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報道的那樣,為了促進COVID疫苗計劃,關鍵機構不僅「淡化」了自然免疫力,而且可能正在努力完全「抹煞」它。
馬卡里說,我們的焦點不應該是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而應該是免疫和無免疫。
「免疫力可以通過簡單的抗體測試來證明」,馬卡里說,「疫苗護照和疫苗證明文件應該承認自然免疫。」
馬卡里說,美國大部份地區的人群免疫力非常強,這些地區對Delta變種有抵抗力。根據對加州居民的分析,大約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未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具有自然免疫力。
根據加利福尼亞州三月份進行的一項研究,38%的加州人和45%的洛杉磯居民具有自然免疫力。
「我們談論的可能是很大一部份美國人口,他們可能對COVID免疫並且不知道這一點」,馬卡里說,「他們應該接受檢測以找出答案,我們應該將疫苗接種工作集中在沒有免疫力的人身上。」
沒有強有力的理由為孩子接種疫苗
當談到為健康的孩子接種疫苗時,馬卡里說,沒有充份的理由為25歲以下的年輕人接種疫苗。
馬卡里解釋說:「當談到為健康的孩子接種疫苗時,我們指的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有理由接種疫苗,但理由並不強。COVID-19死亡風險集中在患有肥胖等其它疾病的兒童中。」
「在25歲以下的年輕人死於COVID-19的330多案例中,有良好的初步數據表明,大多數或幾乎所有的死者似乎都患有原有疾病。對於同時患有疾病的孩子來說,接種疫苗的理由是令人信服的。但對於健康的孩子呢?」
馬卡里說,他擔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沒有考慮一劑或兩劑疫苗對年輕人來說是否足夠安全或更安全。
「該機構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大力推薦所有12歲及以上兒童使用兩劑疫苗的方案,無論孩子是否已經具有免疫力。我對此有異議。」馬卡里說。
馬卡里表示,CDC所使用的數據,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the Vaccine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VAERS),充其量是不完整的,因為它沒有經過權威的事實核查,並且可能無法完全記錄年輕人第二劑疫苗併發症的程度。
據《捍衛者報》報道,19歲的斯科特(Simone Scott)和13歲的雅各布‧克萊尼克(Jacob Clynick)在接受了第二劑COVID疫苗後,引發心臟炎症,並在不久後死亡。
Simone Scott underwent a heart transplant one month after developing what her doctors believe was myocarditis following her second dose of Moderna. She received the second vaccine May 1 and died June 11.
SUBSCRIBE to #TheDefender: https://t.co/zL66Edfiw5https://t.co/Ne1lq7CLsi
— Robert F. Kennedy Jr (@RobertKennedyJr) June 15, 2021
圖中文字:醫生確信,19歲的斯科特(Simone Scott)在5月1日接受第二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後引發心肌炎。她在一個月後接受心臟移植手術,但死於6月11日。
馬卡里說,他希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夠告訴公眾更多關於他們的死亡情況,以及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其他19名25歲以下的年輕人在接受COVID疫苗後的死亡案例。
「由於臨床試驗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檢測這樣的罕見事件,我想在提出一攬子建議之前更多地了解這些死亡事件。」馬卡里說。
他補充說:「在發布有關為健康兒童(包括學生)接種疫苗的廣泛指導時,研究這些事件非常重要,這些兒童因感染COVID-19而死亡的風險本來就極小。」
至於那些針對不願接種疫苗的人的誹謗,馬卡里為此感到困惑。
馬卡里認為,對於某些人來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是那些不願意接種疫苗的人猶豫不決的最大驅動因素,因為該機構由於穩定性測試而未能完全批准COVID疫苗。
馬卡里同時也批評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馬卡里的說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疫苗誘導的免疫力的持續關注,以及對決定不接種COVID疫苗的人的「妖魔化」,使該機構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遲鈍的、最起反作用的、最政治化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6月,馬卡里抨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白宮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繼續推廣COVID疫苗。
「我從沒想過我會這麼說,但請忽略CDC的指導方針。」他說。
「我們應對疫情的目標應該是減少死亡、疾病和殘疾,但相反,你所看到的是一場不惜一切代價從支持疫苗轉變為疫苗狂熱的運動。」
(轉載自 GreenMedInfo)
原文「Physician Speaks Out Against “Vaccine Mandates for All”—Especially Children and Those With Natural Immunit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