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介紹了歷史上有名的「周室三母」中的兩位,也就是周文王姬昌的母親太任和妻子太姒,那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姬亶和祖母太姜。

當時北方的戎狄經常侵擾邠地,使得百姓不得安寧。周太王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君王,人門常叫他「古公亶父」。他不忍心百姓長期因為土地而慘遭殺戮或受戰事所苦,於是決定率領族人離開邠地。他們順著西水來到岐山下。

岐山下這塊土地非常肥美,連苦菜都像糖一樣的甜。他們通過龜板占卜,明白了神給他們的指示,因此決定在岐山腳下定居下來。

古公遷居的消息,傳播得很快。鄰國的老老少少,都希望能和這樣的君主一起生活,所以都跟著來到岐山歸從於這位仁愛的君王。

他和妻子就帶著百姓,在這片未開墾的土地上修築田畝,建造屋舍、王宮與廟宇,重新建設他們的家園。

太王古公的夫人叫做太姜,是有台氏的女兒,傳說她的容貌非常端莊美麗。她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和王季。太姜的性情十分堅貞柔順,她也這樣去教導她的兒子,因此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太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太王娶以為妃。生太伯、仲雍、王季。」

當時還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太王認為自己的孫子姬昌天生與眾不同,將會繼承王位使家族興旺。另外兩個兒子太伯和仲雍知道了太王的心意後,就一起離開,到了南方的荊蠻之地。

為甚麼他們要這麼做呢?他們就是要讓位給弟弟王季,以便未來王季的兒子姬昌能夠繼承王位。他們兄弟之間的禮讓和友愛、無私無我、不執著於王位和自身的利益,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佳話。

人們常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兄弟三人高尚的道德,與母親太姜對他們的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因為她的品德賢正,相夫教子有功,《史記‧周本紀》中把她稱為「賢婦人」。

不過,太姜可不只是一個好母親,她更可說是太王的賢內助、左右手。這何以見得呢?

也就是說太王在遷徙的過程中,無論何事都會與太姜商量。而有德君子也都會稱讚太姜能夠廣布德教。

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用在太姜身上可說是恰如其份。太姜就如同大地孕育萬物般,以厚德載物,柔順體貼,不但輔佐協助太王,更以德教育兒子。

而王季的妻子太任也因此十分敬仰婆婆的德行。她知道兩位兄長所為,都歸功於婆婆昔日的諄諄教誨。因此,她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典範,更加注重自身的德行修養。

清代的宮廷畫家焦秉貞畫的《歷朝賢后故事圖》,其中一幅叫做「孝事周姜」,就是描述生活中太任對婆婆太姜無微不至的體貼和孝順。可以想見,懂得修身重德的太姜和太任生活在一起,當然是非常和睦。不像現代社會中的「婆媳關係」,婆婆和媳婦常會在家裏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的家庭就是因為婆媳的關係不好而夫妻離婚。

君王的道德品行,和國家基業的興旺和傳承是密不可分的;對下一代的教導和培養,更是至關重要。而太王太姜這對夫妻不僅恩愛互敬,並且以德化民,他們的子孫也深受他們的影響,文王、武王更開創了中國歷史最長的周朝。

而周朝的這些開國先君和他們的夫人們,也一直被後世傳頌。◇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麟趾貽休〉,描繪西周文王之正妃,武王之母太姒。太姒仰慕太姜、太任等前輩之美德,殷勤伺奉婆婆,旦夕操勞家務,又盡心盡力教導兒子,使他們長大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公有領域)
清‧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麟趾貽休〉,描繪西周文王之正妃,武王之母太姒。太姒仰慕太姜、太任等前輩之美德,殷勤伺奉婆婆,旦夕操勞家務,又盡心盡力教導兒子,使他們長大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公有領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