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初學心理輔導時,才驚訝地發現身體語言(普遍又稱為「非語言表達」)原來佔整體傳達訊息約百分之七十。語言只佔約百分之二十,其餘是聲線的高低音及語氣。今次先來討論表情。
與別人交談時,表情不可或缺。辨識表情是與生俱來及社會教化的結合產物。因此世界各地的人容易分辨6個基本情緒:憤怒、快樂、驚訝、恐懼、悲傷、及憎恨。但又因著各國特有的社會教化,人們辨識各種情緒是存在差異。就好像說普通話一樣,不同省份的人有著不同的口音。當地人易於理解他們獨特的口音。表情也是一樣,相同國家的人較易分辨細微的表達。專家Russell (1994)研究指出在眾多表情中,「快樂」是世界共通。其它的表情在各國辨識上存在少許差異。所以我們應多向不同種族表達笑容吧。研究又指出我們面對別人時,不論是否認識,比獨處時更多展現微笑。在保齡球賽中,研究員觀察及比較健兒對著隊友及望著隊伍徽章的微笑頻率。無論該健兒那發球的成績怎樣,他對著隊友微笑的次數明顯較多。這研究也在足球賽事中重複,結果也是一樣。證明「微笑」是隊友之間重要的溝通模式。
表情的社會教化因素包括國家(地域)的文化、性別教養及情境的禮儀。舉例地中海文化鼓勵女性表達情緒(不論正負面),但北歐及亞洲的女性較為含蓄。在日本,社會重視控制負面情緒。若人們憤怒或悲傷時,多以微笑或大笑來掩蓋負面的情緒。在西方,觀眾於網球比賽的競爭對方輸掉而大笑時是沒禮貌的。但在派對上大笑是可接受的。同樣,在喪禮中哭泣是自然的事。但在商業組織收到令人失望的消息而哭泣則是普遍不容許。
除了表達情緒,表情也可加強我們語言的內容或甚至代替語言。當我們蹙起眼眉時,表達疑問。皺起眉頭表示懷疑、不滿或蔑視。美國訊息語言(American Sign Language)便是使用一系列的表情及其意思達至各種族或是身體障礙人士有效溝通。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與本報立場無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