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央行一份分析中國物價對韓國影響的報告顯示,如果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今後的物價持續上升,將給韓國物價帶來不小的上升壓力。

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對外貿易方面對華依存度超過25%。中國對韓國的出口,佔韓國總進口額的23.3%。

韓國央行近日在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表示,考慮到韓國依賴中國進口的結構,調查了中國物價上升對韓國物價的影響,結果顯示,由於中國和使用中國產中間產品的東盟五國(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的進口產品價格上漲,轉嫁到韓國,導致韓國CPI逐漸上升。

報告顯示,鑑於在上述進口的消費品中有不少購買頻度較高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物價的居高漲勢可能會導致韓國國內通脹心理預期加劇。

韓國央行表示,2021年11月份韓國CPI同比上漲3.7%,其中1%受中國和東盟五國進口消費品項目影響,比1月份有大幅增長;在去年1月份,受中國和東盟五國進口消費品項目影響的比率還僅是0.3%。

中國物價對韓國CPI的影響途徑,可分為通過直接進口中國消費品,以及通過使用中國產中間產品的第三國或韓國生產者所生產的消費品,後者佔韓國從中國進口產品總量的57%。

尤其是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的上漲,導致韓國的中國進口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去年10月份中國PPI同比上漲13.5%,為199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據韓國央行測算,去年11月對華進口單價(以美元為基準)同比上漲22.7%,為2007年以來最高。

此外,韓國央行通過從中國進口的中間產品價格變化引起的韓國內生產成本變化,調查中國物價對韓國CPI的影響,發現今年以來,中國產中間產品進口單價大幅上升,使用這些產品生產的產品項目的韓國PPI漲勢也在擴大。

PPI和CPI是衡量物價總水平基本指標。PPI主要反映生產端價格變化,CPI主要反映消費環節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化,兩者相互關聯,存在傳導機制。

在化工和金屬製品方面,受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韓國PPI的漲幅也有所擴大。在電子和光學產品方面,以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為中心的中國進口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也傳導至韓國的PPI。

但是,廣泛使用中國產中間產品的化工、金屬、電子、光學等行業的韓國汽車和家電的CPI,尚未明確通過中國產中間產品的進口價格的上升傳導過來。

韓國央行以汽車和家電為例分析說,這是因為從「中間產品加工到最終產品」的生產階段漫長而複雜,CPI不僅受生產成本的影響,還受稅收、需求條件、市場競爭和企業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調查還發現,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上漲導致的中國尿素和化肥價格的上升,可能會成為韓國物流成本增加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

報告表示,在從中國和東盟五國進口的消費品中,生活用品、食品等產品的進口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韓國國內消費者價格指數漲幅擴大。但中國產中間材料進口價格的上漲尚未完全體現在韓國的國產消費品價格中,企業的生產費用負擔隨之加重,今後恐將給物價上漲帶來壓力。

韓國政府的統計顯示,韓國2021年較2020年CPI上漲2.5%,為10年以來最高。其中10、11、12三個月的CPI同比漲幅分別是3.2%、3.8%和3.7%。@

 

------------------

【暴風中繼續前行】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