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盧煜明教授、趙慧君教授及陳君賜教授一同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為「2020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Top 20 Translational Researchers of 2020)。他們是名單上僅有來自香港的學者,盧教授更是連續五年獲此殊榮。

《自然生物科技》以研究人員在2020年獲得專利(歐洲及美國)的數量、過去五年(2016-2020年)專利被引用的次數,以及其論文被引用的次數(H指數)作為排名指標,評估研究人員將醫學基礎科研成果應用在臨床技術或藥物上,以實踐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目標作出的貢獻。在過去五年,中大醫學院三位教授被引用最多的專利項目為「分析血漿內DNA甲基化進行胎兒及癌症無創檢測技術」。

分析DNA甲基化發現胎兒及癌症診斷的生物標誌

有「無創產前檢查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為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其後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將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從科研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技術已被全球數十個國家廣泛採用,每年有數以百萬計孕婦受惠。憑藉無創檢測技術的基礎,盧教授及其團隊繼而開展非入侵性的癌症檢測研究。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趙慧君教授及助理院長(外務)陳君賜教授,同為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他們多年來與盧教授並肩研發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以及利用血漿DNA分析開發胎兒及癌症無創診斷技術。《自然生物科技》特別提到三人在「DNA甲基化」的基礎上開發一系列嶄新的胎兒和癌症診斷標誌物,貢獻殊偉。

「DNA甲基化」指DNA的一種生物化學變化,有助追蹤DNA分子的來源。在產前診斷方面,有助分辨該DNA分子是來自母體抑或胎兒。另一方面,「DNA甲基化」變異是癌症出現的其中一個訊號。透過表觀遺傳學分析,團隊開發了多項血漿DNA診斷技術的新應用,包括心肌和肝臟損傷檢測、貧血成因和癌症組織溯源。@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