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運動式減少碳排放引發了很多問題。最近仍在繼續的限電危機,外界普遍認為與官方推行的「節能減排」(節省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政策相關。中國的一位地質專家說,保護環境不能只講碳排放,搞運動式的一刀切,這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10月21日,針對目前中國大範圍限電,影響到中國北方民眾入冬取暖問題,中共發改委強調,要堅決保障好民眾生活用電和公共服務用電。
發改委在8月17日公佈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錶」,又在9月11日發布了管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的所謂「能耗雙控」政策,要求各個省、市、自治區,把節能減排任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
中國自9月中旬開始,各個省市就大面積拉閘限電,導致產業集中的沿海省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很多企業因不定時、不定期限電而無法正常運營和生產;隨著冬季到來,還影響到北方地區民眾取暖。
為達到能耗雙控指標,減少碳排放,中共當局要減少碳排放最高的火力發電佔比,同時增加被認為是清潔能源的水電、風電、光伏、核電等的佔比。
根據中共最高工程類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的預測,中國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淨零碳排放),碳排放最大的火力發電就要在2050年左右全部退役。
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全年火力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71.2%,比2019年的72.3%有所下降,但火力發電量仍淨增長了1.2%;2020年水力發電量佔比為16.4%,比2019年的16.1%有所增長,水力發電量也淨增長了5.3%。
針對中共的這些環保舉措是否真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以及中共運動式的減碳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問題,大紀元記者專訪了中國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總高級工程師范曉教授,以下是范曉教授專訪節錄。
記者:中國要減少火力發電,是因為要減少碳排放嗎?
範曉:中國的水電大開發很多都是在減少碳排放的這個藉口下進行的。
其實中(共)國說減少碳排放,並不是把所有的火電現在全部關掉——實際上也不可能全部關掉。但這麼多年中,是關掉了一些,搞了一些替代的。
中國實際上是一邊在大搞水電開發,一邊火電也在大規模的增長,它並不是說搞水電開發,搞其它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同時就減少了火電的開發。不是這樣的,它們都是同步在增長的,包括核能。
而且水電開發本身也不是清潔能源,它也有很多環境問題。如果單純用碳排放來衡量,它也是高於原來的河流本體環境的。在河流上做水電開發,搞了水庫以後,河流本身的碳排放,它是增加的。
現在中(共)國減少碳排放,搞那個所謂的環保,它是運動式的,所以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碳排放也不是說就關掉火電,因為現在火電也是搞各種各樣的環保裝置,要處理啊,它也是有各種要求的。現在的火力發電和以前的火力發電相比,它也是有很多環保要求的,有很多指標的。所以你不能一說搞碳排放,就一概排斥某一種能源。
(中共)現在還大搞核電呢,這個核電我覺得也是需要考慮的。核電跟火電比,是不是就算成清潔能源?那放射性污染的隱患,雖然現在沒有用碳排放來衡量他,但實際上它對環境也是有很大隱患的。但是現在中國的核電是在快速發展的。
所以講環保問題,不能只講碳排放。
記者:您是說講環保不能只用碳排放來衡量?
範曉:而且那個氣候變暖,現在也有爭論是吧?它只針對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來論證)。
因為我是學地質的,從地質的角度來看,地球的溫度變化,總的來說,都是一個不斷波動的過程。它有大小不同尺度的波動週期,從冷到暖,從暖到冷。歷史上倒回去七八千年,那個時候全球的暖氣比現在還高好幾度呢。
全球變暖,它有時候可能會被過度的去炒作,當然這個問題也不是說不應該重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對的,但是不能把這個所謂的碳排放作為環保的唯一命題,而且把它極端化、過度化,這就會帶來更多新問題。
但現在中(共)國把它當做一種政治交易,或者完全把它當成一個政治命題,而不是一個科學命題——本來是個科學命題,而且不能把它無限制的擴大化或者極端化。
環境問題涉及到很多問題,它不只是全球變暖,而且全球變暖這個是有爭議的。我覺得全球變暖這個問題,它既有人工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在16到18世紀,全球是個小冰期。之後,全球整個處在一個氣溫回暖的一個過程。那個小冰期是一個自然過程,距現在也不過就幾百年。那個時候全球的冰川都是推進的。
這個全球變暖,就是氣溫的變暖,不一定對人類不利,也不一定對人類就有利。(為因應氣候變化)要氣溫下降(1.5~2 oC),是利是弊,這個要客觀去看。
說全球變暖,一定要(把地球溫度)控制在某個溫度。地球它有自然的溫度,它是在波動的。這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全球變暖議程忽略了很多其它的環境問題。而且對於中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碳排放。比如生物多樣性保護,有的跟碳排放沒有直接關係,但有些有關係。
人類活動有很多方面都影響著環境。當然有的跟碳排放直接有關,有的可能不一定直接有關,但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關係。只是從量級來說,是有不同的。
記者:中共現在搞的這個減碳,引發了一些後果?
範曉:碳排放這個問題,中(共)國有些不一定是真正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去做的;而且現在搞的很多都是一刀切,這帶來很多的社會問題。
前幾年,在農村就統一的搞煤改氣。把人家用煤的灶全部拆掉,不准用煤,要煤改氣,然後那個供氣的設備又沒有跟上。就帶來很多問題,有的都沒辦法取暖。
你應該先把那個煤氣供應弄好以後,再去拆這個灶。你先拆了,為了完成指標,搞運動一樣的一刀切,那就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還有,燒天然氣的成本比燒煤要高。對於很多農村,還是願意燒煤,不願意燒天然氣。
再說,那個生活用煤對整個大氣污染有多大貢獻,也沒人論證過,就是說倒回去20、30年,不光是農村,城市裡面都是用煤煮飯、取暖,都是用的煤,但那個時候沒有霧霾,霧霾都是最近十幾年才出現的。
霧霾大概是在2010年開始出現的,是在大規模的工業化,特別是在一些高污染企業出現以後,那個霧霾才出現的。它跟居民生活用煤,我認為沒多大關係。
包括現在,最近不是缺電嘛,也是因為強調那個所謂的碳排放,把一個煤礦給關掉。當然這跟和澳洲打貿易戰也有很大關係,但是跟國內強制的關掉很多煤礦也有很大關係。
就是說他有一個社會的基本需求,要循序漸進的來做這個事情,而不是為了政治上的一個目標去強行的搞,那肯定還是不行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