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疫情的關係,許多老年人因子女比較無法陪伴或探視,或是對疫情的恐慌、焦慮,開始出現失眠、食慾不佳,甚至整天鬱鬱寡歡的情形;而原本有抑鬱症的老年人,因為疫情而減少到醫院回診的次數,還有一些老年人自行減量服用藥物,而導致病情不穩,甚至惡化的情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生邱智強說,台灣南部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社區中老年抑鬱症的比率1個月內約佔15%的官能型抑鬱症,而較嚴重的重度鬱症約佔5%,也就是1個月內每20個老人就有1位達到重度抑鬱症的診斷。
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到,老年抑鬱症的比例並不低,在此提醒家屬們,要多注意家中長者是否因疫情的種種限制或擔心、害怕,而出現抑鬱、焦慮傾向,或是原有的抑鬱症惡化。
老年抑鬱症通常具有下列4個特殊的情況,邱智強在此提出並說明。
老年抑鬱症患者比較不會說出情緒,經常以身體症狀或難治的疼痛來呈現。曾經遇到一位一直抱怨的老人,眼睛一直眨、嘴巴發麻、手抖個不停,再加上全身倦怠疼痛而被其它科轉介來,後來確診是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患者經常伴隨有認知功能問題,有時被誤認為是失智症,但確實有些患者抑鬱症好了之後,仍有認知功能下降,甚至幾年後發生失智症。目前研究顯示,有抑鬱症的老人相較於一般老人,得到失智症的機會高出2倍,所以老年抑鬱症患者要積極治療,才能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老年抑鬱症常和心血管疾病互相影響,有中風或三高的患者比較容易有抑鬱症,有抑鬱症的老人也比較容易有相關的疾病。
老年人經常有一些失落的議題需要處理,例如:親友過世、退休、慢性疾病等。
邱智強補充說,由於老年抑鬱症的症狀通常不典型,而且老人自殺率比一般成年人高2倍以上,所以疫情之下仍應多關心家中長者,注意是否有相關焦慮、抑鬱傾向,如果有必要時,應鼓勵其就醫。◇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