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打算未來10年興建逾3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並推動以組裝合成技術加快公屋興建。他又指,東大嶼都會如果能在2027年開始填海,預計首批居民能在2034年入伙。

黃偉綸在商台節目表示,政府在未來5年,會加強收回土地,預計由現時每年平均收回45公頃土地,增至100公頃土地。未來10年,政府打算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同期需求多約5%,不過其中有三分二的單位在後5年興建。他說,政府會加強內部商討,爭取提早落成公屋單位,以解決不適切居所的問題。

他表示,當局除了繼續興建過渡性房屋及實施劏房租務管制外,會推動以組裝合成技術興建公屋,加快房屋供應。他又指,地產建設商會表示會配合政府開拓土地,現時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有3個計劃正在商討,他希望政府未來能與發展商增加良性互動,減少爭拗,合作解決本港房屋問題。

黃偉綸提到,2030年之後的土地供應,主要來自新界北發展區和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他表示,如果2027年可以展開填海工程,預計2030年可以會有首批土地發展房屋,2034年有第一批居民入伙。

至於新界北方面,他相信該區的未來發展非常蓬勃,有關發展區的研究即將展開。他又指,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提到要以整全態度規劃新界北發展區,特別是交通基建方面。至於會否興建新鐵路,他相信林鄭會在下周的施政報告會上交代。

社協促制定減劏房時間表

另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昨日召開記者會,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會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期內最後的施政報告。雖然林鄭月娥在任期內民生有所改善,但是亦難以形容表現合格。

施麗珊續稱,劏房的住戶人數目前有二十多萬人,籠屋和板間房則有數萬人,她認為改善籠屋及板間房問題並不困難,至於劏房問題則難以解決,因此建議港府將劏房規範化。

社協解釋,劏房戶受到疫情影響收入減少,生活變得更加嚴峻,建議港府在未來十年逐步取締籠屋及板間房,以及制訂「減劏」時間表。

社協亦促請港府儘快覓地,交代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供應預計情況,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以及將新界農地納入強拍機制,增加房屋供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