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注意到,家中的長輩有以下症狀?表情變少猶如一張「面具臉」、駝背、手於靜止時顫抖,並伴隨肢體僵硬、動作緩慢,走路拖著腳且越走越小步,甚至有時候在活動中突然定住動彈不得,因而容易跌倒。如果家中的長輩有上述這些現象,很可能是罹患「柏金遜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生鄭詠純說,柏金遜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普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多數發生在60歲以上的族群,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除了上述典型的「運動症狀」之外,也可能表現出「非運動症狀」,例如: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行為障礙(對夢境做出身體反應如拳打腳踢、吼叫,有時還會摔到床下,或是傷到枕邊人)、嗅覺喪失、便秘、尿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憂鬱等。

鄭詠純指出,柏金遜症的診斷主要基於病史和身體檢查。雖然目前醫學上尚未有藥物或療法可以完全治癒柏金遜症,但已有多達十幾種藥物能緩解患者在生活上的困擾。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給予個別化的治療。

鄭詠純提出,柏金遜症患者的年紀會增加感染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後引發重症和併發症的風險。至於針對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其接種後的可能引發的副作用與一般族群並沒有差異,因此接種已獲核准的疫苗無疑是保護患者免受病毒感染的明智選擇。

不過,美國柏金遜症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接種疫苗後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可能使部份患者的症狀短暫惡化,但預期在後續的幾天內就可以恢復到平時的狀態。

鄭詠純提醒,每一位柏金遜症患者的症狀和病程都不盡相同,可以先與醫生充份討論相關的「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再經醫生審慎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