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齡化社會已經到來,失智症患者也隨之逐年增加。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顯示,現今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失智者推估已超過5,000萬名,預計到2050年將有1億5千2百萬人失智,足見失智人口增長的快速。面對這樣的預估數字,有甚麼方法可以喚起失智老人的記憶?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我們的歌」有一股強大力量

對於成人和孩子來說,壓力過大也會對腦力產生影響,而面臨失智的老人則會逐漸失去認知,並淡忘他們最愛的人。許多老夫老妻都擁有一首特別的歌,姑且把它稱為「我們的歌」,這首歌會讓他們想起婚姻歲月裏的重要經歷或某一個瞬間,比如初次見面、婚禮,或是因戰亂分開的歲月。

這首歌擁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喚起共有的記憶與情感,因為音樂可以觸發人生經歷的回憶,就如同夫妻間的「心靈黏合劑」,密友和其他至親之間也是如此。

雖然現今有關音樂觸發人生回憶的研究非常少,但是關於「我們的歌」這股強大力量,仍然流傳著很多軼事,還有一些相關電影的主題曲,讓失智症患者想起了自己是誰,重新產生了親情交流。

音樂用獨有的方式觸發記憶

事實上,音樂不但能勾起人的記憶,甚至還能幫助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所以除了夫妻擁有一首對他們而言很特別的歌之外,其實密友和家人之間也可以擁有這樣的歌。

對於擁有共同音樂記憶的人來說,這種效果可以非常強大而持久;在進入高齡之後,這首歌仍會有心靈意義,即使是面對失智症帶來的認知衰退。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在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患者中,發現音樂特長和音樂記憶可以成為「保護認知的島嶼」。舉例來說,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發展到嚴重階段的患者,儘管沒接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但是他們不僅清楚記得「我們的歌」,也會彈奏樂器,甚至還製作成唱片,學習並記住新的音樂。

在音樂的作用下,有一位失智老人泰德麥克德莫特(Ted McDermott),再次生龍活虎,他與兒子的歌唱視頻在互聯網爆紅後,他還灌錄了唱片。

然而,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神經影像學研究結果顯示,音樂會對大腦產生「超級刺激」,能激活腦部的大片區域,包括控制運動、情緒和記憶的部份。熟悉和喜愛的歌曲通常能激活大腦前部區域,使之不受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傷害。

此研究結果意味著,音樂能用獨一無二的方式觸發記憶,並且是讓人連結過去、共有記憶至關重要的途徑。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音樂的黏合效應喚起記憶

針對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患者進行的研究中,還發現音樂比其它物品,比如照片,能更有效地觸發人生回憶。

從心理學上來看,青春期到成年早期被稱為「記憶突點」(reminiscence bump)時期,又稱為「懷舊凸隆」時期;學界發現,在這時期聽到的歌曲最有可能誘發人生回憶。因為這個時間點很關鍵,許多人會在此時找到自我認同感,以及人生中第一個異性朋友或配偶。

這也意味著,如果夫妻兩人在剛成年時就遇到彼此,他們更有可能共同擁有一首「記憶突點」時期的歌曲。從高中時代就相戀的芭芭拉和大衛就是這樣,他們的故事被收入研究團隊即將發表的成果中。

在5年前,芭芭拉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逐漸變得糊塗、激動,有時她連丈夫大衛也不認得。當她將大衛當作闖入者趕出家門時,大衛不知如何才能讓她明白,他們已經攜手走過將近60年。

不過,大衛現在藉由歌曲的力量,重新喚起芭芭拉。那首歌曲是他們在初次相識的夜晚,結伴跳舞的一首由「正義兄弟」(Righteous Brothers)演唱的歌曲——《不羈旋律》(Unchained Melody)。

已屆耄耋之年的大衛就是每天唱這首歌曲給芭芭拉聽,最終讓她回來了。芭芭拉從此再也不會認不出大衛,那時距芭芭拉確診已有5年;而且芭芭拉和大衛一直記得其中一句歌詞「我就快回家了,等我」(I'll be coming home,wait for me.)。

不容否認地,音樂確實存在於人類所有的文化之中。曾有研究學者說,音樂在人類歷史上始終是人際凝聚力的關鍵,也就是因為這種黏合效應,喚起了埋藏在深處的記憶。

此外,無論是否是失智症患者,音樂引發的人生記憶通常會讓人想起一個特別的人,比如現任或前任配偶;或是想起人生某一時期的社交活動,比如高中舞會或戰地戀曲。

藉由這些經歷,某些歌曲就可能成為「我們的歌」。鑑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在各年齡層都很重要,乃至在人類歷史上也都被看重,所以可說人類正是藉由這種連結獲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