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香港教育大學做了一個《家庭與青少年理財關係》研究,於2016年從香港四間香港中學收集問卷,共有800位母親及平均15.3歲的子女參與問卷,其中有關中學生理財態度及理財行為值得關注。
青少年缺乏理財概念和相關教導
首先,針對學生的理財態度。問卷訪問學生對儲蓄的態度,由一至五分(非常重要至非常不重要)進行評分,結果有 50%的學生認為儲蓄不重要或沒有想過。
另一項針對學生理財行為的調查,訪問學生是否有儲蓄的習慣,或購物時有沒有先作考慮, 結果有超過22%的學生選擇沒有或甚少先作考慮。
最後調查問及子女和母親在理財上的溝通。有60%的母親認為有教導子女,但只有30%的學生表示接受到教導。調查顯示母親和子女理財溝通的看法存在極大差異,反映父母一般自我感覺良好,從而構成親子溝通上的障礙。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15歲的青少年是進入成年人的重要階段,很多價值觀已然建立,且同輩之間的影響更大。
理財能力是重要的生活技能
研究結果的意義及建議:
1、社會有極大責任和迫切性,教導及灌輸良好的理財態度和行為給青少年;
2、在學校及家庭方面,要以不同方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建立良好的理財行為;
3、父母平日應該做好榜樣,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能只靠監控,才能達到良好的理財效果。
過往研究顯示:
1、具有較高理財能力的人將擁有更多儲蓄、更少債務及更好的退休生活;
2、在心理質素方面,較高理財能力的人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更少的抑鬱症狀;
3、正面理財的行為能導致我們變得較樂觀,有較高的自尊心,持有希望,較少焦慮、失眠和心理困擾;
4、理財能力已被家長、教育人士視為重要的生活技能之一。◇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