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嚴峻,G7公報提及將捐贈10億劑疫苗。學者分析,疫苗取得從全球公衛轉為政治議題,且將成戰略物資,在疫苗短缺情況下,能夠提供者將握更大外交籌碼,以應對中共對開發中國家疫苗外交。
第47屆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於6月13日晚間在英國康瓦爾(Cornwall)圓滿落幕,會後發佈聯合公報,未來1年內將供應10億劑COVID-19(中共病毒)疫苗,今後幾個月就會跟民間部門、20國集團(G20)和其它國家合作提升捐助量;同時G7也呼籲中共,應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就這場全球疫病的起源進行第2階段的「透明」調查。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盧業中6月14日指出,在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疫苗已從原本全球公衛議題,轉變為具政治性議題,主因是每個國家對於疫情的回應速度會隨著國力有所落差,而G7這些國家不管是在國際組織或全球政治經濟上,均位處領導者角色。
盧業中分析,G7這樣的宣示主要有兩個考慮。第一,全球經濟因疫情受到衝擊,G7這些國家對全球貿易的仰賴程度很高,換句話說,雖然G7國所佔的GDP總量高,但有一部份來自全球貿易,更是全球貿易的受益者。
第二,捐贈疫苗在外交戰略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做成這樣的宣示主要反應價值取向、政治考慮,其中在政治考慮部份,由於中共在近期積極針對開發中、低度開發國家推行疫苗外交,加上這些開發中國家認為G7在全球分工體系中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若中共疫苗外交在這些國家中發酵,未來將影響G7的全球戰略影響力。
盧業中也建議,現行疫苗有專利問題,藥品專利獨佔更是低度開發國家對於高度開發國的批評,若G7除了捐贈疫苗外也能讓步藥品專利,這樣將降低「疫苗武器化」批評。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任何的事務都能扯上政治,疫苗也不可避免與政治扯上關係,且很明顯的,疫苗將成為戰略物資,因為每個國家為了民眾生命安全、國家經濟力量發展,勢必想自主發展疫苗,因此疫苗將成為國際外交的工具,就如此次G7將捐贈疫苗一樣。
國防部智囊、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疫苗外交將成人道、經濟、對抗非傳統安全的複合戰略,主要是全球有79億人口,但目前只有18億劑疫苗,平均每百人只有24劑疫苗。
蘇紫雲表示,在疫苗稀缺情況下,能提供疫苗的國家將擁有更大的外交籌碼,因此美國提供5億劑疫苗、英國提供1億劑疫苗,便是基於抗衡北京的疫苗攻勢;同時,在全球化的現況下,若想要經濟復甦恢復常態,各國都無法獨善其身,必須共同協力建立全球共同的群體免疫,才有可能壓制病毒復發、復原全球市場並重建全球經濟秩序。
蘇紫雲說,值得注意的是,G7面對這種非傳統威脅,將整合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科學界與生技產業,在確保安全、有效前提下,將疫苗開發與測試程序縮短為100天,以應對新興生化威脅。#
(轉自中央社)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