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中共病毒疫情此起彼伏,有一些國家已經解封,但有一些國家疫情開始升溫。此時居家應常備米、豆類等耐於儲存的食物,並且多食用,不僅在疫情期間能提升免疫力,甚至有助輕症患者改善症狀。

家中應多儲存的3種食物

生活飲食中經常會用到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乾豆子和乾菇類,都是保存期限比較長的食物,其中大米、乾豆子和乾菇類可以在家中多儲存一些備用。

●大米

大米不僅是華人喜愛的主食,煮成粥,還是一道非常好的藥膳。大米是白色食物,白色入肺、養肺陰,所以喝大米粥能夠滋陰,養護肺部,也可以調理脾胃。現代科學已經發現,脾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這一點與中醫的觀點一致,中醫認為脾胃好,就會產生更多的氣血對抗病毒,並提升免疫力。

有一些人擔心大米買多了,吃不完放太久不好,其實新米變為陳米也不用擔心,因為陳米是一味珍貴的中藥。新米熱性比較重,有一些人吃了容易上火,而陳米比較平和。

新米放久變為陳米不用擔心,因為陳米是一味珍貴的中藥。
新米放久變為陳米不用擔心,因為陳米是一味珍貴的中藥。

如果覺得陳米口感差,煮成飯沒那麼香,可以做成炒米,就是將生的陳米炒黃之後,先存放起來,等到要吃的時候洗一洗再煮。炒米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藥材,脾胃不好的人、小孩與老人,每天早上吃1碗炒米煮的粥,可以消食化積。

但是吃陳米的前提是家裏儲存米的地方要乾燥,陳米沒有發霉、變色,吃之前也可以聞一聞是否還有米香味。

●乾豆子

乾燥的豆子本身就很好存放,想吃蔬菜時,還可以發成芽菜,營養價值更高,例如:黃豆、綠豆、豌豆泡在水裏就能發成黃豆芽、綠豆芽、豌豆芽;還有蠶豆、花生也能發芽,蠶豆泡水一個晚上,尖芽就會開始往外冒,剝掉外殼用來做菜或燉湯都可以;花生也是差不多泡一個晚上就會發芽。

乾豆子類的尖芽非常有營養,在中醫看來,芽的能量很強,有增強抵抗力的功效。發芽就像孕育生命,所有的精華都往那裏輸送,營養也會變得更容易消化、吸收。不過,有一些食物發芽後會有毒,所以並不是所有食物發芽後都有營養。

●乾菇類

乾香菇可以久放,多食用可提高身體免疫力。
乾香菇可以久放,多食用可提高身體免疫力。

乾燥的雲耳、香菇等,都是很容易保存的食物,不但能補血、補氣,還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中共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療院所在超額負荷的情況下,通常輕症患者只能居家隔離、自我照護,因此家中可準備一些有助緩解症狀的食物,在此提出4種食物能幫助退燒、改善輕症患者的症狀。

助退燒、改善輕症的4種食物

1.綠豆

將綠豆加水煮20分鐘,煮成綠豆水,發高燒第一天大量飲用有助退燒。發高燒時會感到乾渴,這是身體在警示要補充水份,因為體內正在打仗、驅邪、排毒,需要很多的水份。但這個水份不是指白開水,白開水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也沒有清熱解毒的成份,所以綠豆水最適合。

綠豆能長久儲存,可發成豆芽、煮成可退燒的綠豆水,是居家必備防疫食物。
綠豆能長久儲存,可發成豆芽、煮成可退燒的綠豆水,是居家必備防疫食物。

但飲用綠豆水退燒,不是要第一天喝一點,第二天喝一點,第三天又喝一點,而是發燒的第一天,只要喝得下,就儘量多喝;等到不想喝的時候,代表身體的水份已經足夠。另外,如果餓了就吃一點大米或小米煮的稀粥來補充能量,有助抵抗病毒;如果睏了就好好睡一覺,可能第二天就好了。

2.生薑

有一些人發熱又怕冷,或是剛開始覺得身體冷,後來又發燒起來,過一會兒又感到冷,這是寒氣比較重。此時拿一大塊生薑切片,加水煮5分鐘後,把薑撈掉,再加幾顆大棗或一點糖,只要覺得口渴就大量喝,喝完之後,再吃一些稀粥,想睡就儘量睡,通常第二天就會恢複。

發熱又怕冷是寒氣比較重,此時可以喝一些薑湯。
發熱又怕冷是寒氣比較重,此時可以喝一些薑湯。

3.蔥

蔥本身是一味良藥,蔥白加豆豉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退燒方子。豆豉就是黃豆或黑豆經過發酵後的乾燥產物,很多市售的豆豉鹽份很高,購買時應挑選淡豆豉。

此退燒方子的做法是取一小把豆豉,加水煮50分鐘,再取3根蔥,將蔥白部位剁成幾段放入豆豉湯中,煮5~10分鐘,也可以加一些糖,保護脾胃。熬煮出的水要儘量喝完,可以再搭配吃一些粥;當身體很虛弱、沒甚麼消化吸收能力時,稀粥可說是救命的食物,接下來就是多休息、多睡覺。

4.荸薺

荸薺好吃又容易存放,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退燒食材,可以多買一點存放在家。不過,荸薺裏可能含有寄生蟲,在食用前要先用水煮2~3分鐘,再撈起來把皮削掉。如果身體比較好的時候,就嚼著吃;如果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就打成汁喝。◇

整版圖片來源:Fotolia、Shutterstoc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