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婦產助產科雜誌的文獻回顧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30%人口都有貧血,即約20億人患有貧血,尤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而女性患貧血較男性多出5倍,平均4至5名女性中便有一人患有貧血。有醫生提醒,香港女士要留意經期血流失過量,並立即求醫。國際研究指出,貧血患者的手術死亡風險較非貧血患者高逾四成。有團體指,術前的血液管理有助患者康復及減低死亡風險。

香港婦產科學會代表、婦產科專科醫生蔡嘉敏表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現缺鐵性貧血,與女士月經的關係尤為密切。月經失調、經血過多、子宮纖維瘤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婦科疾病,更容易導致女性大量失血,貧血的情況普遍。宮外孕、高出血風險的婦科手術、產前或產後的突發血崩亦會增加女性需要輸血的機會。又提到,嚴重貧血有致命危機,需要接受輸血及其他治療。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主席、麻醉科專科周雨發醫生指出,近十年發展的醫療新方向,病人手術前針對營養及體能來改善患者的貧血情況極為重要,服食鐵丸及靜脈輸鐵治療,配合先進的醫療科技,以減低手術期間的失血風險。他又表示,新一代靜脈注射輸鐵治療的過敏反應較傳統藥物少,只需數小時便可為患者補充鐵質。

中共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多,香港血庫多次告急,為減少手術時的血液需求,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代表、麻醉科專科醫生鄭鴻佳鼓勵公眾正視貧血問題,配合妥善的臨床血液管理,有助減低手術期間的失血及輸血風險。國際研究指,手術後30日的貧血患者死亡風險,比非貧血患者高42%。

2016至2017年期間有57,312名16-50歲的女性首次捐血,當中21.6% (16至20歲) 至26.9%(41至50歲)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即平均4至5名女性當中便有一個貧血患者。蔡嘉敏提醒女性應時常留意自己月經流量是否正常或突然增加或者減少,甚至血崩的情況,若有應盡快求醫。

2015年至2017年,將軍澳醫院曾幫助200多名大腸癌病人做術前血液管理,透過調整日常飲食、物理治療及醫療技術等方法,減低患者手術時需要輸血的機會及併發症風險,結果發現病人術後併發症減少21.4%、輸血率由33%降至11%、住院日數亦由8日減至4日。@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