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一再強調擴大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但是前幾天,《紐約時報》報道,中共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間發佈一批規定,限制外資銀行從海外轉移資金到中國的金額,其中,3月31日生效的另一條規定要求外資銀行減少在中國放貸,並出售債券和其它的投資。
這些規定,再次引發全球銀行高管擔憂,因爲顯然會限制海外資金流入中國市場。而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放貸是最基本的業務之一。貸款也是商業銀行的資產的主要構成之一。中共要求外資銀行減少在中國放貸,是在要求銀行降低資產規模,限制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的能力。目前已經有200多家外資銀行進駐中國,可是他們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卻小的可憐,才不到2%。可是,就連這不到2%的市場份額,中共也在做進一步的設限。
那麼,承諾開放金融市場的中共為甚麼又對外資銀行設限?中國的金融開放是真開放還是假開放?進入到中國的外資金融機構是如願以償的快速發展了還是掉入了一個陷阱?這期節目,我們就圍繞這些話題和大家聊一聊。
中共為何又對外資銀行設限制?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強調,中共近期對外資銀行設限,似乎是為了阻止具有潛在破壞性的大規模資金流入中國。報道引述美國財政部前官員馬克·索貝爾(Mark Sobel)的話說,這是為了保護金融穩定。
2020年,疫情爆發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因此,很多國家施行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同時利率也降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為了追求較高的收益率,很多海外熱錢流入中國。
據路透報道,截至2020年12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債券3.34萬億,股票3.41萬億,比2019年分別增長了47.4%和62.1%,增速明顯快過往年。其中,債券市場是外資流入中國的重要渠道。 2020年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達到1,861億美元。據彭博社給出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一共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了中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
轉眼到了2021年,熱錢的流動方向出現了180度大轉彎。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回升、拜登政府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預期讓美國受到了國際熱錢青睞。而中國的A股呢,卻在開年後出現了持續下跌,股民被「割韭菜」,九零後基民成了「韭零後」的代名詞,而這個「韭」呢則變成了韭菜的韭,「韭菜花」也被中國民眾調侃式地封為了中國的國花。
「跨境資本流動」受到了北京當局的警惕。中共黨媒新華網表示,資本短期內大規模單向進出將對金融市場產生衝擊,這不僅會對外匯市場造成重擊,而且資金湧入國內金融市場後,很容易推高資產價格,而資本在急速反轉時會引發流動性風險。
一些經濟人士也認爲,過多的外國資金流入,會造成本國的資產泡沫,等到將來外資要撤出的時候,本國資產泡沫會破掉。
那麼,大家會不會覺得,此時的中國經濟和日本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破裂的前夕有一點相似呢?
對比中共經濟和日本金融危機前夕
這裏,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日本當年的情況。 1984年5月, 日本發佈了《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提出在四大方面開放金融市場, 分別是:實施金融自由化、擴大歐洲的日圓市場、資本項目開放以及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參與日本資本市場。
在隨後的幾年間,日本也實施了多項金融開放的政策,比如取消了日圓結匯限制,允許日圓和外幣自由兌換;允許外國銀行開辦公債交易業務;允許外國銀行參與信託銀行業務;東京證券交易所對外國證券公司開放等等。
同時,日本還促使了日圓的升值。日本的金融開放為海外投資者進入日本市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資本市場上的外資佔比有了大幅的提升。
日本的金融開放對日本來講有利有弊。海通證券在它的報告中指出,金融對外開放推動了日本直接融資的發展,自由的資金流動讓日本企業在海外融資得到了極大的便利。日本企業的間接融資也有了明顯的下降。同時,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日本也帶來了大量海外的投資資金,這極大地帶動了日本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讓日本企業的負債率持續下降。企業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投資新的項目,這進一步帶動了經濟的活力。
當時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國人都不知高了多少。上個世紀70年代,同時期的中國工人工資平均才幾十元人民幣,而日本人的平均工資多少呢?差不多是10,400人民幣。 80年代,日本東京的街頭晚上很難打車,因爲打車的人太多,雖然當時的出租車起步價是1萬日圓元,但比當時中國人一個月的收入還要高。
1985年日本和美國簽訂了廣場協議後,日元匯率大漲,以至於日本人覺得買甚麼都便宜。當時的日本人被自己瘋狂的購買所帶來的快感蒙蔽了雙眼,殊不知,他們所看到的所謂經濟繁榮其實是購買了一個巨大的「泡沫」。
日本當時的股票市場也隨著經濟的向好和資本的流入大幅上漲。在1985年到1989年期間,日經 225 指數累計漲幅達到了193%。
可是,日本的金融開放也有弊處,因為,便利的融資讓私人部門不斷增加槓桿,從1985年到1989年,日本的金融槓桿從165.4%上升至204.6%。資金的流入也讓日圓的貨幣供給增加。日本央行採取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日圓升值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日本信貸的擴張逐步失控,這導致了資產價格的泡沫,日本土地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房地產價格也隨之快速上揚。這又進一步使得房地產投機風氣盛行,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又進一步加劇了投資風氣的盛行,使得房地產的價格泡沫越吹越大。
直到日本央行針對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而加息時,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了金融危機,日本短期的繁榮也成為了一個泡影。
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被吹高,而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也因為過去二十多年來信貸的多次擴張而快速上漲。在2006年到2017年期間的四次主要的信貸擴張中,每一次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漲幅都超過了30%。
當年日本私人部門不斷增加槓桿,而當前中共的經濟體也累積了天量的債務。我們在之前的節目中也多次提到過,根據IIF(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中國的債務已經達到了GDP的3倍之多,這相當於是每產生1塊錢的GDP ,就有3塊錢的債務產生。
這就回到,中共爲甚麼要再收緊對外資銀行的監管。因爲在債務風險高企的環境下,市場的流動性就非常重要,黨媒新華網也在一篇文章中說:「資本在急速反轉時會引發流動性風險」,這句話一語道破了中共的擔心。一旦發生流動性問題,債務危機一觸即發。中共當局應該是不希望這件事情發生,所以希望控制外資熱錢的流入,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外資流入的主要通道——外資銀行入手了。
當然了,除了維護金融系統穩定,還有其他的原因,有經濟學家指出,這包括避免資金持續流入造成人民幣升值、中國通貨膨脹、以及本國銀行受到壓力被搶業務,這些都不是北京當局願意看到的。所以,即使外資銀行在中國只有不到2%的市場份額,中共還是要收緊對外資銀行的限制。
外資銀行在中國步履蹣跚
中國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CEIC經合組織數據,中國的總存款在2021年2月1日已經達到了33.6萬億美元,儲蓄率也在2019年達到了44.2%,這對於外資金融機構來講是一塊非常誘人的大蛋糕。這二三十年中,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各大金融機構也都在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可是面對來自中共的各種限制,這些金融機構是在中共的經濟中快速發展呢還是掉入了一個陷阱呢?
據海通證券統計,中國外資銀行的資產規模在整體銀行中的佔比僅為1.6%,這是2018年的數據。值得注意的是,外資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在降低。甚麼原因導致的呢?是因為國內市場上對外資有很多過度的管制,比如價格的管制,以及對一些經營業務範圍的限制等等。
一些大陸的經濟學者也認爲,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光把人放進來是不夠的,得讓它能夠施展拳腳,能夠帶來更多新的產品,更多服務,這才是目的。如果進到中國之後手腳還是捆住的,發揮不了甚麼作用,這就違背了開放的初衷。
2006年,中共頒佈《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對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等設置了多方面的限制,直到2019年10月,中共國務院頒佈了一個新的修改條例,才放寬了對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同時也放寬了外資金融機構設立的限制,擴大了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範圍。隨後,中共國務院常務會明確表示,在華外資主要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將全面取消。
可是,中共一邊高調公佈全面取消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限制,一邊卻在進一步要求外資銀行減少在華的放貸,這是真的金融開放嗎?
我們看到,中共的政策從來都是反覆不定的,所以,不管表面上中共如何高喊開放金融市場,但看看私底下的操作就可以知道,中共的口號和承諾都不過是個幌子。@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蔣天明、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文靜
粵語配音:Ad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