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美國對抗中共防禦戰略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中共對台灣咄咄逼人的騷擾勢態,一些美軍高級將領和國會議員都認為中共對台動武可能性大。專家表示,在台灣設置「絆索」(tripwire,註:前哨試探性部隊,指類似於絆索一樣發揮作用的、小規模的軍隊,可以引發更大規模的軍隊行動起來),即部署美國陸軍小型裝甲部隊,是遏制中共入侵台灣的選擇方案。
在拜登就職總統以來,台海局勢趨於緊張。自1月20日以來,中共軍機多次侵擾台灣空域,最多達20架軍機擾台;4月初,中共遼寧艦編隊將在台灣東部外海訓練活動,中共軍方4月5日還宣稱,未來將按計劃「常態組織」類似演訓活動。美國海軍則派遣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多次進入南海,並與多國海上力量在南海進行大型軍演,以此威懾中共。
台灣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4月6日表示,戰爭火藥桶遍佈台海周邊。
台灣對美國有三層面重要意義
從地理上看,台灣是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的錨,美國的戰略規劃者將其確定為最佳制衡中共海軍的地點。
在經濟上,台灣是一個電子強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先進半導體製造商,也是組裝iPhone手機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政治上,台灣是亞洲最突出的民主國家之一,在教育、公民自由和醫療保健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去年台灣成功遏制中共病毒的傳播就反映了這一點。
中共跨越海峽攻擊台灣存在可能 美陸軍需介入
中共一直在大力投資軍事發展,而且台灣臨近中國大陸,中共跨越海峽攻擊台灣的可能性確實存在。最近幾周,美國印太司令部卸任和新任指揮官都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示,中共可能對台灣動武,這將是在印太海域最令人關注和擔憂的事情,且中共入侵台灣可能迫在眉睫。
第一島鏈由包括台灣、沖繩(Okinawa)和菲律賓在內的一組島嶼組成,中共將其視為第一道防線。北京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旨在將美軍趕出第一島鏈內的中國東海和南海海域。
針對美國保護台灣政策,萊剋星頓研究所營運總監和Source Associates行政總裁洛倫·湯普森(Loren Thompson)近日在福布斯網站撰文說,一方面,美國向台灣出售的武器比向世界其它國家出售武器的總和還要多,從艾布拉姆斯坦克到F-16戰鬥機,再到「魚叉」反艦導彈,都是以幫助台灣能夠抵禦中共攻擊為目的。
另一方面,美國沒有正式承諾保衛這個島國,並在1979年與北京建交後從台灣撤出了最後一支軍隊。因此,儘管台灣政府的軍事戰略是,假設如果北京發動攻擊,美國會做出反應,但是否能及時反應尚未可知。
湯普森在文章中提到布萊恩·鄧恩(Brian J. Dunn)在去年為《軍事評論》撰寫的一篇軍事評估報告。報告說,讓美國空軍或海軍登上台灣島不需要很長時間,但鄧恩認為,一旦中共軍隊登陸台灣,台灣真正需要的是美國的裝甲旅,以支持台灣小型地面部隊。
雖然任何人都承認美國空軍和海軍部隊在這種戰鬥中的價值,但如果沒有美國地面部隊的存在,中共入侵成功概率會變大。鄧恩提議,六個整裝的裝甲旅必須是美國應對中共攻台計劃的一部份。但如此規模的部隊不可能駐紮在台灣島上,否則就會破壞與北京那點脆弱關係。
在台灣設置美陸軍「絆索」裝甲部隊
湯普森在文章中探討了在美軍不能駐紮在台灣前提下,如何在中共發動入侵後,讓美國重型裝甲地面部隊及時在台灣就位的方案。
他寫道,一個久經考驗的解決方案是在台灣駐紮一支規模小得多但戰鬥力超強的部隊,作為「絆索」,表明美國對台灣防禦的承諾。一個美軍裝甲旅,大約5,000名士兵加上支援的炮兵和防空部隊可能就足夠了。
文章說,通過與台灣本土部隊協同作戰,這樣的部署可以延遲中共軍隊實現登陸並達到其戰術目標,直到更大規模的美國地面部隊抵達增援。
「駐紮這樣一支部隊的主要目的不是擊敗中共登陸進攻部隊,而是迫使中共軍隊儘早與美軍交戰。」湯普森說。
隨後他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從跨海攻擊行動一開始就與美軍交戰,這會讓北京暫停考慮武力升級攻台的可能性,就像冷戰期間美國在德國的「絆索」部隊,迫使莫斯科面對更廣泛戰爭的危險一樣。
「華盛頓及其北約盟友最近在波羅的海國家建立了『絆索』,一些戰略家將美軍在南韓的駐軍也視為一種『絆索』。」湯普森在文章中說,「這裏基本思路是不在某個地方駐紮大量兵力,小股部隊的駐紮是向敵人發出決心參戰的信號。」
他表示,美軍裝甲旅是美國陸軍運作的最重要地面部隊,它本身就是有強大戰鬥力,但如果能向北京發出美國政府無意放棄台灣的信號,那就更有力了。
美國陸軍目前有15個裝甲旅(10個現役,5個預備役),湯普森說,如果有一個旅持續駐紮在台灣島上,將大大有助於做好與當地部隊協同作戰的準備。
在文章的最後,湯普森說,當然,北京會對任何這種行為提出強烈抗議,不過考慮到北京在一系列問題上從未能履行對美國的承諾,這使它很難聲稱擁有道德至高點。
「因此,利用美軍作為『絆索』來阻止中共對台灣的侵略,可能是拜登政府避免面對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有效途徑。」他說。#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