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美競合的國際局勢,台灣政大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李世暉4月6日在「美高層官員亞歐行之意涵:台灣觀點」座談會上指出,台灣的戰略價值顯現在地緣政治也就是第一島鏈、民主人權以及科技發展三個支柱上,未來台灣制定或推動跟其它國家互動時,可以整合考慮。

李世暉說,台灣的戰略價值顯現在三個支柱上,過去台灣的戰略價值比較著重地緣政治,也就是第一島鏈,是圍堵中共或共產主義不可或缺的存在,不過,現在台灣的地緣政治戰略價值依舊存在,所以宮古海峽、巴士海峽仍然非常重要。

而新疆、香港問題,凸顯台灣在民主人權上的價值,這是台灣另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支柱。第三個支柱是科技發展,台積電在半導體製程上全球領先,牽動了中美、日本的科技競爭。

被問到美國如果想要降低對東亞國家半導體的依賴,李世暉回應,在美國半導體市場可能採取方式,包括透過雙邊貿易協定要求使用美國零組件或設備、資本控制及智財權的要脅或控制。美國可能會要求輸入美國市場的半導體,必須採用美國零組件。在各個高階的FTA,都會討論此事並給予優惠。可是全世界半導體的關稅已經降到極低,到底有沒有可能是個問號,但台灣與日本在商業與安全考慮下,應該會配合美國的要求。

資本控制部份,李世暉說,美國可透過華爾街的資本入股或控制東亞國家中擁有關鍵生產技術的廠商,這件事情是可行的。不過,如果在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可能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除了投資、人才、設備之外,還要供應美國之外的其它市場,才有經濟規模。從長期來看可行,但短期比較不可行。

關於智財權的要脅或控制,李世暉指出,1980年代日本與美國在半導體方面有嚴重摩擦,因為當時多數半導體技術掌控在美國手中,美國就要求日本廠商東芝、NEC讓步。與80年代相比,美國的實力慢慢下降當中,在半導體領域,美國現在的競爭優勢跟80年代差不多,能不能在知識產權上要求東亞國家讓步也是個問號。

未來台美關係 有4個重要課題

談到未來台灣發展或台美關係,李世暉認為,有4個重要課題,包括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距離、日美安保體制與台灣、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發展、民主與人權的合作。

他說,拜登政權會在軍事、科技、安全上持續給中國(共)壓力,但在其它非敏感領域,他會選擇或嘗試選擇與中國(共)合作。台灣在中美互動過程中,必須時時關注美國與中共互動的距離,由於台灣目前在民主價值、地緣政治與科技發展上,有比較多的戰略價值存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

日美安保體制與台灣部份,李世暉表示,到底日美安保體制包含台灣的論述,會具體落實到甚麼程度,日本國內有個聲音判斷,這次日美2+2會談把台灣海峽的穩定、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放進去,有可能是一個開始。需持續觀察美國與日本,會不會就台海穩定安全具體做實質上的合作,因為現在都只是宣稱而已,日本國內有一派認為,會在未來日美安保實質合作面向做調整,這時候台灣海峽的穩定,就會成為日美安保具體適用範圍。

李世暉提到,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發展,台灣在關鍵科技領域特別是半島體的角色很重要,日本在半導體材料以及裝置設備上的主導也很重要。現在美國在半導體領域裏面,結合台灣與日本進行對中國的科技冷戰,這樣的話會發展到甚麼地步,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為隨時受到牽連,必須時時關注。

關於民主與人權的合作,李世暉說,台灣的民主成就凸顯中共在香港、新疆侵害民主與人權的作為,未來台美在民主人權議題上,如何持續強化既有合作模式,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合作模式,這非常重要。#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