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人類以來,生命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是從哪裏來的?又會到哪裏去?」儘管有無數的猜想,能夠清清楚楚說清的卻寥寥無幾,敢於將此事道破的更是鳳毛麟角。為甚麼?因為這是天機,是不允許人隨便知道的,除非在一些特殊情況下。

《梅花詩》直奔主題,講述人的來處

首句「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就點明了人的來處。在非常久遠的古代,天門開了。陸陸續續的有人來,有人走,創造了從古到今的無數文化。他們倆倆相繼而來,有的來了又走了,有的就繼續留下來。

這一點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神傳文化的真實性。我們是從哪裏來的?很明顯是隨著打開的天門下來的。我們是誰?毋庸置疑都是神。

接下來就要考慮另一個問題,就是要到哪裏去?不用考慮了,古人都說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從哪裏來,就會回到哪裏去,這就是一個回家的概念。

《梅花詩》揭秘以後的一切大事,來印證它的準確性

從北宋到南宋然後再到元明清,《梅花詩》都準確預言了。為甚麼要預言這些呢?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告訴我們《梅花詩》是正確的,要我們相信那些預言中沒有發生的真相,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今天發生的事。

《梅花詩》告訴了我們甚麼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這最後的三句才是真相。有人說那是預言中共的改革開放,這肯定是錯誤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中共是信仰無神論的,試問連神都不相信的人,怎麼配神去歌頌?再說,也沒有必要呀!

再者,既然是《梅花詩》,主角一定是梅花,用來比喻一群遭到嚴寒迫害的善良的神。他們為甚麼要來?要做甚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由於一些客觀原因,筆者不敢去解《梅花詩》,因為它背後的內涵太深。如果真想了解,可以站在信神的角度自己看一看,或想一想其它辦法。畢竟預言中的事,正在中華大地發生著,或許一不留神,你就找到了真相。

至少我們從《梅花詩》中應該明白,神是真實存在的,與我們有聯繫的,我們終歸要回到來時的地方,那裏才是我們真正的家。我們只是地球的過客而已。

附錄:

1.邵雍生平:邵雍(公元一零一一年~一零七七年),字堯夫,生於范陽,幼年隨父邵古遷往衡漳。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2.民間傳說:

當時有兩個舉子上京應試,路過安樂窩聽聞邵堯夫先生精通義理,妙算神機,不求當官只求學問,二人一同前去拜訪。

兩舉子見了堯夫先生一個說:「久仰先生大名,我們是進京舉子,求問先生此去功名如何?望先生賜教!」先生說:「請寫字一觀。」那舉子手拿一串糖胡蘆聽先生說讓寫字,把糖胡蘆一舉:「就依這串糖胡蘆的『串』字。」先生說:「恭喜你,這次進京定能連中兩元。」那舉子一聽能連中兩元,十分高興。

另一個舉子也說:「請先生看我的前程如何?」「你也寫個字!」先生說。這舉子見前一個說了串字能連中兩元,就說:「我也依『串』字」。先生說:「你這次不但不能得中,須要小心有災。」這舉子一聽自己有災,心裏老大不高興就問:「同是一個字,為啥他能連中兩元,而我卻有災?」先生說:「同是一個『串』字,但你們心理不同,第一個是隨口說出『串』字,所以能連中兩元,你是見他說了『串』字連中兩元,你有心也說了這『串』字,是上下的兩中字相連,下邊再加個心就成了『患』字,所以你小心為是。」 

結果,三場科考已畢,第一個舉子果然連中兩元,而另個舉子因答卷言辭過激而被押進牢獄。

3.《梅花詩》:

蕩蕩天門萬古開,

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

不信黃金是禍胎。

湖山一夢事全非,

再見雲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終一日,

長天碧水嘆彌彌。

天地相乘數一原,

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

看盡殘花總不言。

畢竟英雄起布衣,

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

開到立花春已非。

胡兒騎馬走長安,

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漢中看。

漢天一白漢江秋,

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

金烏起滅海山頭。

雲霧蒼茫各一天,

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

還有胡兒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殘,

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

最佳秋色在長安。

火龍蟄起燕門秋,

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數點梅花天地春,

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

四海為家孰主賓。◇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