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被強推後,香港資金、人才大量外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難保。特首林鄭月娥11月25日在《施政報告》中強調要「融入國家發展」,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經濟上又稱「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要讓香港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和「推廣者」,與中共的「雙循環」政治口號「高度一致」。
香港經濟學家認為,有關政策改變了香港過往的國際定位,完全站在大陸(中共)角度上著想。有評論指,中國(中共)現時內外交困,需要香港的投入作為建設資源。
押後一個多月的《施政報告》於11月25日發表,內容涉及多項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大灣區發展計劃,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入股投資珠海機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中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容許香港國際機場入股投資珠海機場,在新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在港深陸路口岸亦實施「港車北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發展自動化停車場,容許廣東及澳門並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機場轉飛海外或訪港的自駕人士使用、將開展「大陸企業夥伴交流及對接計劃」,安排中港兩地交流等措施。
香港「一國兩制」已被外界視為不復存在,不過林鄭仍聲稱,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可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並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好這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不過,香港經濟學家羅家聰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有關措施完全由大陸角度著想,並改變香港過往的國際定位。
經濟學家:不像香港的施政報告
羅家聰說:「這完全是由大陸的角度想,都不是像香港的施政報告,現在它(中共)與美國或整個西方鬧翻,拉你(香港)落水歸邊,所謂的『循環』就是這樣,實際上香港一向的定位清晰,一個國際城市做國際生意,現在別人(外國)制裁、圍堵你,還有甚麼可以做?就叫你不斷去大灣區。還有甚麼定位?別人都說你『一國一制』,不是國際化城市。」他認為,在同樣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香港企業難以發展。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中國(中共)現時面臨內外交困,只好先考慮「內循環」,急需香港的投入。「如果中國的經濟現在只靠『內循環』,一定是死路一條」,他說,「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需要有第三產業,尤其是對外的金融業來支撐,現在『內循環』更加需要香港的投入,會否以香港的資源建設國內?所以更加需要香港作為一個喘氣,或對外循環的血管」。
網民:這是「賣港報告」
對於這份施政報告,網民認為是「最邪惡港人歷史見證」,是「賣港報告」。網民說:「(林鄭)上完北京取經後,整個似大灣區施政報告多過香港施政報告嘅(的)垃圾出嚟!」至於報告指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網民斥責說:是「天堂與地獄之融合」。
網民認為報告是(中共)奪取香港的資源:「上面缺錢,誓要揸乾香港所有儲備,好快香港福利政策將和大陸一致,即係歸0(就是歸零)。」「幫香港變回小漁村——無大學讀,無年輕人才,生意人無法留底(留下)做生意,焗走(逼著要走)!」
有網民嘲諷說:「林鄭不幫香港搞經濟,是準備去做大灣區區長?」「那就讓香港愛國官員及議員的仔女全部去大灣區生活及讀書囉!那就真是愛國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