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統計,現代人有足部相關疾病的比例高達80%,其中以足底筋膜炎、各處疼痛、香港腳、灰指甲最常見。物理治療師建議,選擇包覆性佳、穩定性高的鞋款,搭配延展運動,有助舒緩足部的不適情況。

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讓足部更健康。
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讓足部更健康。

A.S.O.阿瘦X動晰體態平衡中心物理治療師鄭融表示,長時間走路,對腳底的負擔很大,尤其穿著包覆性差的鞋子,造成足部穩定性不足,就會開始膝蓋痛、腳痛。如果有這類情況,要注意可能是平常的「步態」問題。

如果天生足部或步態有問題,行走時會有放大效應,造成腰、膝、踝、足的傷害,尤其是膝關節以下的肌肉與關節,會因過度代償、步態不穩,而造成疼痛腫脹,其中以足底筋膜炎、大拇指疼痛、腳掌痛、小腿腫脹、膝蓋痛等情況最為常見。

足部延展運動 預防腳步不適

鄭融表示,步態不穩時,容易造成小腿緊痠脹腫與跟腱疼痛,這類情況通常出現於連續行走2小時以上,若民眾長時間行走後突然腳底變得很痛,建議可以做一些足底筋膜和腳跟腱延展的運動,這麼做有助拉鬆足底筋膜和附近軟組織,舒緩急性發炎的情況。

1. 採取坐姿效果較好。

2. 單腳擱在另一隻腿上,沿著小腿骨內側輕輕按摩舒緩緊繃的肌肉。

3. 一手握拳由下而上扣捶甩動,以此放鬆小腿肌群。

健行選鞋 首重四要點

輕盈透氣的鞋款適合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輕盈透氣的鞋款適合長時間站立或行走。

鄭融強調:「步態正確是第一要件,步態不穩定,會影響肌肉發力方式,帶給身體額外壓力。如果只是活動一下就足底、膝蓋疼痛而無法持續行走,甚至誘發足底筋膜炎,建議應慎選合適的鞋具。」

一雙鞋子適不適合長時間健行,可以觀察鞋子的護跟、鞋底、鞋身、鞋墊這4個地方,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才能改善步態、預防傷害。

1. 護跟:用虎口握住鞋後跟,護跟夠硬才能在腳跟落地時減少晃動。

2. 鞋底:鞋底剛性要夠強,折起來非常有彈性或是折不太動,加上鞋頭前翹設計,保護走路過程中折動腳板的行為,往前推進也更輕鬆省力。

3. 鞋身:若你的舊鞋內側明顯突出,就代表走路時腳會往內倒壓垮鞋身。因此,鞋身的內、外側強度要夠,就像多了一堵牆幫忙擋住。

4.鞋墊:鞋墊應具備吸震、支撐等要素,但一般鞋墊多半是為日常行走、站立所打造,運動時穿著反而可能導致扭傷等運動傷害,建議可使用客製化鞋墊來改善這類問題。

鞋子吸濕排汗也重要

如果你居住在悶熱潮濕的地區,更要特別注意鞋子的排汗功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時間運動流汗,潮濕的鞋襪就成了黴菌滋生的溫床。腳部浸潤在潮濕的鞋襪中,不僅難耐不適,長時間下來也容易罹患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皮膚黴菌感染疾病,抵抗力較差的年長者以及運動量大、容易流汗的民眾最容易受到感染。

有研究指出,足部黴菌感染不只影響健康,甚至可能破壞腳底的平衡感,導致走路容易跌倒和摔傷。

鄭融指出,穿著吸汗及透氣不佳的鞋襪,容易造成足部感染,或許環境氣候無法改變,但可選擇具備吸濕抑菌透氣機能的鞋具,保持雙腳乾爽來改善「鞋內氣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