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十一熱度未息,官方和民眾的激情都被不斷刷新的交易額牽動著,消費和數字狂歡的背後,是中國人消費信心大增?還是年輕人借貸消費泡沫?(大紀元製圖)
天貓雙十一熱度未息,官方和民眾的激情都被不斷刷新的交易額牽動著,消費和數字狂歡的背後,是中國人消費信心大增?還是年輕人借貸消費泡沫?(大紀元製圖)

疫情後的首個「雙十一」落下帷幕,從阿里巴巴公佈的又創新高的總成交額來看,似乎消費者們一年來被壓抑的需求終於獲得了釋放,在賣家刻意營造的狂快氛圍中,民眾和官方的熱情也似乎高漲,但在看似逐年攀升的消費額背後,真的是中國人消費信心的大增嗎?又或是年輕人借貸消費的泡沫呢?

雙十一數據太好看 爲內循環造景

阿里巴巴在12號的時候宣佈,天貓「雙十一」狂歡的總成交額達到了4,982億元,同比增長85.62%,這一增幅遠超去年。「雙十一」和成交額也都成了這幾天的刷屏熱詞兒,就連中共央行也蹭了一下「雙十一」的熱度,公告了一下它們驚人的工作量。

11號,中共央行發文說,網聯、銀聯和主要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等,成功完成「雙十一」網絡支付清算業務高峰保障工作。

那麼消費者們在「雙十一」期間花出了多少錢呢?從中共央行公佈的數據來看,網聯、銀聯一共處理了網絡支付業務22.43億宗,最高併發量達到了每秒10.9萬宗,業務金額達到了1.77萬億元,這1.77萬億元,就是從消費者的口袋中出去的錢。

就在「雙十一」的前夕,大家知道,一個《反壟斷指南》讓四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京東的港股價格連挫兩日,累積蒸發了近2萬億港元。所以,雖然「雙十一」的交易額狂刷紀錄,監管的勒緊卻讓股價暴跌。可以說冰火兩重天,就是阿里巴巴、京東電商們現在的感受。

中共是,一邊要抓電商壟斷,一邊呢,還要這些電商爲經濟內循環打造一個繁榮的場景。

此前,我們財商天下的中國金融專家麥先生已指出,中共當局對這些金融科技巨頭,在監管上用了「有保、有壓」的一貫手法,並且在天貓「雙十一」消費的背後,還有中共當局推動經濟內循環的考量,比如帶動製造業的復甦等。

一場疫情讓中國經濟陷入危局,而「雙十一」的成交額,從11號的零點剛過半小時,就發佈出了第一個成效額3,700多億,這種購買力的迸發,對高喊經濟雙循環給自己打氣兒的中共來說,確實像一針雞血,立刻就有點熱血沸騰了。

大陸媒體在報導「雙十一」時,還特別提到了這場消費盛事不可或缺的參與群體——快遞人員,有快遞小哥在受訪中說「今年賺錢就靠這個月了」,並表示在「雙十一」期間的收入大約有兩萬人民幣左右。

中共國家郵政局公佈數據說,今年「雙十一」,僅僅11號當天就一共處理了快件6.75億宗,同比增長超過26%,再創歷史新高。 而在整個「雙十一」期間,中國郵政、快遞業一共處理了39.65億快件,平均到每個中國人身上,那就是每個人都會收到兩、三個包裹。

一日5,000億元交易額是甚麼概念?

阿里巴巴說了,今年天貓4,900多億人民幣的成交額再創新高,這個新高呢,又帶來了銀行、快遞業的一個個新高。

那這個成交額新高是個什麼概念呢?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大陸「十一」期間所謂「黃金周」的消費數字。

根據中共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十一」假期的前七天,實現中國大陸旅遊收入4,500多億元,在報導這一數字時,中共當局使用了一個非常含蓄的用詞「同比恢復69.9%」,這其實是在繞著彎說,與上年同期比較收入減少三成的意思。

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所公佈的「雙十一」成交額遠遠超過了中國大陸「十一」期間7天的旅遊收入,超過了400多億。

我們再給出個數據,中國海南省今年前三季的GDP總和是3,841億元,這個數字也比不了「雙十一」的4,900多億的成交額。

中共第三季度GDP的總額為26萬億多人民幣,那「雙十一」的成交額相當於在這一個季度中佔比2%。

當然,今年「雙十一」的成交額是有「貓膩」的。最主要的是,今年的「雙十一」拉長了預售期,可從11月1日開始支付定金,在11月11日支付尾款。而且還將11月1日到3日設為另一個促銷期,與「雙十一」當天的優惠力度相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個4,982億元的交易額主要來自兩個時間段,一個是11月1號到3號,一個就是11號的當天。1號到3號的交易額達到了1,266億元,而11號全天的交易額是3,716億元。

儘管有「貓膩」讓數字看上去更漂亮,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雙十一」,公佈出的成交數字的確在輿論上起到了「強心針」的作用,大陸不少網站興奮地表示,「雙十一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消費信心」。

真的是信心嗎?

就在「雙十一」之前,4號的時候,網易旗下的「網易嚴選」突然宣佈要「退出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雖然網易退出「雙十一」,正是發生在中共發出電商反壟斷意見稿後,其中很有可能有背後說不出口的考量,但關於「過度消費,爲銷售數字狂歡」幾個字卻說出了「雙十一」消費的實質。

或許「雙十一」的成交數字,讓電商巨頭們能夠再一次證明他們在中共經濟體中的舉足輕重,但對百姓來說,在這個價格敏感的時代,這個數字也許反過來應該引起人們的警惕。

國語影片

 

借款消費背後的危機

近年來,隨著花唄等網絡借貸平台崛起,令借款消費變的無比容易,也因此,網絡上有了一句流行語,叫做「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雙十一」的刺激消費,似乎就對應了這種一時痛快的眼前消費。

2019年11月,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佈了《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中,信貸產品滲透率已達到86.6%。這其中有近一半的年輕人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包括使用信用卡消費,但在免息內結清。在扣除作爲支付工具的部份之後,中國年輕人實際負債人數在整體年輕人的佔比達到了44.5%,也就是差不多每兩人中,就有一個人負債。

這份報告還顯示,來自互聯網的分期消費產品憑借著靈活、便利等優勢,獲得了最高的滲透率和好感率,使用率更高達60.9%。

近年來,螞蟻集團的花唄、京東白條、蘇寧的「任性付」以及「微粒貸」等各類互聯網借款業務層出不窮,年輕人借款的渠道也被大幅拓寬,借到一筆額度不小的款項,變得非常輕鬆,但同時呢,被債務緊箍的人生也讓一些年輕人的生活越繃越緊。

在11月10號的時候,豆瓣小組的一個「負債者聯盟」突然登上了熱搜。根據媒體曝出的消息來看,這個「負債者聯盟」是在2019年的12月創建,聯盟小組中有16,605名債務纏身的年輕人。

這個「負債者聯盟」介紹,「無節制消費」、「遭遇詐騙」及「網貸」等,是導致小組成員以及不少中國年輕人債務纏身的原因。

關於這個話題,新唐人電視台還採訪了一位大陸網友任女士、以及她20出頭的兒子,母子二人表示,在年初疫情期間失業,為了支付房租和生活費,開始向螞蟻集團旗下的花唄借款,任女士說,她借了1萬多,到現在也沒還上,因為銀行卡都沒有錢了。她說,要是下個月還不上,就用兒子的帳號還,還完然後當場再取出來。

這種靠循環借貸生活的日子,相信再方便的借貸也無法讓生活變得真正輕鬆,從而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也層出不窮。

數字透露真實的消費

在「雙十一」的消費狂歡下,與之對比的是,中共官方已經無法掩蓋百姓消費信心的減弱。

中國大陸的一個地產自媒體「丁祖昱評樓市」,在近期發佈出了一份針對家庭收入和購房計劃的調查,就是這份很接地氣的調查,暴露了當下中國人的收入情況。這份調查涵蓋了12,000多個家庭,調查數據顯示,有九成家庭的收入出現減少,其中收入減少10%的家庭比例超過15%;收入減少10%-30%的家庭佔比超過38%;收入減少30%-50%的家庭佔比達到26%。這些受訪家庭,年齡分佈在25到35歲之間的比重為65.1%,在城市分佈方面從一線到四線城市都有。

另外,這份調查還發現,受訪家庭的買房信心出現下降,而原因是,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未來收入不穩定所導致的。

除了民間的調查,來自官方的數據也透露出不少信號。11月10號,中共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0.5%。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2%,非食品同比持平。這代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所說的上漲0.5%,主要都來自食品部分。

雖然外界一直認為中共官方數據早已失去了真實性,也有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大陸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直都是不準確的,真實的數據恐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就像是一個失真的溫度計,只能冷暖自知。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另外兩個與消費息息相關的指標,人民幣存款規模和短期消費貸款。

11號,中共央行發佈了今年10月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在10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了3,971億元,而人民幣貸款增加了6,898億元。

對於人民幣存款減少,有分析認爲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同時,人民幣貸款中的住戶部門短期貸款增加了272億,但同比少增350億,這和居民消費走弱息息相關,因為中國居民當前的消費中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短期消費貸款。這或者預示著年底和未來消費的疲弱。

從以上幾個層面的數據上,我們似乎可以勾勒出一些中國普通百姓目前的真實生活狀態,這些數據與「雙十一」的一個又一個歷史新高相比,確實有些煞風景,但對於想瞭解中國消費大環境真相的朋友們來說,或許可以做爲一種未雨綢繆的參考。@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天下經濟研究組
剪輯:Adrain
監製:Ingrid
粵語配音:Ada
影像:香港新唐人攝製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